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ID:33644214

大小:693.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7

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第1页
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第2页
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第3页
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ug.2010No.08改革与管理2010年8月第08期缂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周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缂丝以独到的织造技术形成特有的风格,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缂丝的历史沿革与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述了缂丝业的市场现状,探讨缂丝产业未来的市场发展方向及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措施,为缂丝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缂丝;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426.81;K87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003(2010)08-0057-04Researcho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

2、apestryIndustryZHOUPing(CollegeofArt,Henan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Abstract:Withthepeculiarstyleshapedbytheuniqueweavingtechniques,tapestrybecametheChina'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hispaperanalyzedtwoaspectsofthehistoricalevolutionandartfeaturesoftapestry,discu

3、ssedthemarketconditions,exploredthemarket'sfuturedirectionanddevelopmentpossibilitiesofthetapestryindustry,andputforwardmeasuresforindustrialdevelopment,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futuredevelopmentoftapestry.Keywords:Tapestry;Industrypresentsitu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近年来,织锦、刺绣、缂丝成为织绣拍

4、卖领域的最早的缂丝实物[3]。《西域考古记》中有唐代宝相花“三大主力”,其中以缂丝最受关注。缂丝又称“刻纹缂丝文字的记载,宋代更为盛行,南宋时缂丝生产丝”,与苏绣并称为姐妹艺术,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从的重心由北方移至长江下游的江浙的苏州、松江等西域传进中原[1]。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地。元代缂丝已用于皇室贵族袍服中,清代缂丝织造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基本上被皇族垄断,晚清以后,缂丝逐渐走向衰落。著称,同时由于经得起摸、擦、揉、搓、洗,获得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为了弘扬民族艺术,文化遗“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誉称[2]。古人以“一寸缂丝产项目代表

5、性传承人王金山,在10种传统技法的基础一寸金”来言明缂丝作品的珍贵。上又创造了多种新技法,织成双面异色异样的缂丝织物,揭开了缂丝新的一页,同时成功地复制了南宋沈1缂丝的历史与艺术特色子潘和朱克柔的作品;特别是苏州刺绣研究所成功复1.1历史沿革制定陵出土的明代万历皇帝缂丝龙袍,充分体现了苏据文献记载,最早的一件“缂”工艺品,是1959州缂丝艺人的整体实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州缂年在新疆巴楚南脱库孜来古城南北朝时期的遗址中出丝曾发展到历史以来的最大规模,从业者有上万人,土的一块“红地宝相花的汉代缂毛残片”。1973年在设备上万台。但到了90年代之后,由于市场的变化,新疆吐鲁

6、番阿斯塔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系于女舞俑身缂丝生产急剧萎缩,仅存几家小企业在生产。2006年上的菱形纹缂丝腰带,据考古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5月20日缂丝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国色天香,华服大典”上,王嘉良等人将其织造工艺运用到中式服装中,把其文化收稿日期:2010-02-03;修回日期:2010-05-14价值彰显得淋漓尽致,引来了无数的惊艳目光。2009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10A540年1月《中国缂丝》专著一书出版。005);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B174)1.2艺术特色作者简介:周萍(196

7、1-),女,教授,主要从事服饰文化及服装设计研究。缂丝工艺是中国织绣的瑰宝,其制作技艺十分特—57—2010年8月第08期Aug.2010No.08殊,是以天然蚕丝为原料,以生丝作经线,各种染色模化、集团化经营;三是缂丝技艺繁杂,以及所用的过的熟丝为纬线,以“通经断纬或通经回纬”的手法材料珍贵且售价不菲,一些商人利用人们对缂丝不了直接织成,表现各种不同的纹样和繁复的色彩[4]。在解的间隙,为了追求利益,降低成本,不惜使用一些简易的木制机器上,用很多竹叶形的小梭子和木梳形低劣的材料来织造缂丝,甚至用其他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