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ID:33653163

大小:12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7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按次序)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东方既白(已经)B.少长咸集(都) 下江陵(攻占) 正襟危坐(端正)C.向之所欣(向来) 火尚足以明(明亮)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D.终期于尽(时期) 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则其至又加少矣(增添)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所以兴怀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放浪形骸之外遗世独立此所

2、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感慨系之盈虚者如彼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俯仰一世扣舷独啸  杯盘狼籍4.下列句中的“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B.一觞一咏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俯仰一世5.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举酒属客  七月既望B.悟言一室之内    冯虚御风  杯盘狼籍C.齐彭殇为妄作    山川相缪  相与枕藉D.未尝不临文嗟悼   其下平旷  盖音谬也6.下列词语中加点词全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有泉侧出    一觞一咏以故其

3、后名之曰褒禅B.不随以止也  茂林修竹  而记游者甚众第11页共11页C.有穴窈然    卒葬之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齐彭殇为妄作 向之所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7.下列句中的“其”的用法和意义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其下平旷A.既其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其如土石何 方其破荆州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C.其进愈难其孰能讥之乎  其见愈奇D.其文漫灭 然视其左右 问其深8.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和意义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吾欲之南海A.虽无丝竹管弦之

4、盛  仰观宇宙之大  悟言一室之内B.俯察品类之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足以极视听之娱C.不能喻之于怀  感慨系之矣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D.及其所之既倦  之次所旁丛祠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于是余有叹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以:引以为流觞曲水  足以极视听之娱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也都相同B.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

5、都相同C.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也都不相同D.三个“焉”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三个“以”字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全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A.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而今安在哉  相与枕藉乎舟中B.何为其然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死生亦大矣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余之所得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有碑仆道第11页共11页二、阅读鉴赏(一)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兰亭集序(节选)王羲之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

7、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因寄所托:_________  喻之于怀:_________  趣舍万殊:_________群贤毕至:_________  终期于尽:_________  后之视今:_________所以兴怀:_________  人之相与:_________  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修”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茂林修竹A.修禊事也B.乃重修岳阳楼C.况修短随化D.邹忌修八尺有余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句

8、式属于()A.定语后置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D.非特殊句式4.简答题。(1)语段a中概括了哪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的看法如何?。(2)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死观?语段b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这种生死观,找出这句话。第11页共11页。(3)在本文的开头,作者先概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说“信可乐也”,而在语段a中又说“岂不痛哉”,为什么?。5.翻译下列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赤壁赋(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