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

ID:3365388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_第1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_第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_第3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_第4页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可分为下列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不断变化)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

2、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不良体位:长时间处于某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三)

3、工作环境的有害因素 (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 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如厂房矮小、狭窄,车间布置不合理(有毒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等; 2、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没有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或未加净化而排放污水;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等措施、设备或有而不完善、效果不好;  3、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太阳辐射 4、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 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这些有害因素常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着多种有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将产生联合的、危害更大的影响。二、健

4、康人工效应:在同一职业环境中,各人所受的影响有所不同,且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检,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的现象。P3三、(必考)职业病的5个特点:P41、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集丛;4、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四、职业

5、病诊断的需要条件P5.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3症状与体征4、实验室检查五、气溶胶:P74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六、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P75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七、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可能出问答)P781、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等。2、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中毒、锰中毒等。3、亚急性中毒:发病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但无截然分明的发病时间界限。4、迟发型中

6、毒:脱离接触毒物一段时间后,才出现中毒临床病变。八、那些毒物可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出现选择题)P78刺激性气体:如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九、急性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P801、现场急救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将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患者到达医院后,如发现现场急救紧急清洗不够彻底,则应进一步清洗。对气体或蒸气吸入中毒者,可给予吸氧;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洗胃或导泻。3、解毒和排毒:应尽早使用解毒排毒药物,解除或减轻毒物对机体的损害。常用的特效解毒剂

7、如下:金属络合剂:主要有依地酸二钠钙、二乙三胺五乙酸三钠钙(DTPA)、二硫基丙醇(BAL)、二流基丁二酸钠、二流基丁二酸等,可用于治疗铅、汞、砷、锰等金属和类金属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美蓝(亚甲蓝)可治疗急性苯胺、硝基苯类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中毒。4氰化物中毒解毒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主要救治氰化物、丙烯腈等含CN-的化学物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主要有氯磷定、解磷定、阿托品等。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常用的有乙酰胺(解氟灵)等。4、对症治疗;十、铅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途径和消化道吸收,铅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

8、器官,主要累积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及肾脏。P84十一、铅中毒的临床表现P86经口摄入大量铅化合物可致急性铅中毒,多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绞痛,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职业性铅中毒基本上为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随着接触增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