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ID:33658968

大小:6.54 MB

页数:156页

时间:2019-02-28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_第1页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_第2页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_第3页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_第4页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低碳锰(铌)钢组织控制及强韧化机制的研究摘要低碳钢在工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改进控轧控冷工艺,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等理论来实现组织的超细化是生产超细晶粒钢的主要手段。然而,这种超细化主要通过在较低温度下大变形获得,对生产条件的要求较高,低的变形温度及大的变形量还会使形成的铁素体择优取向变强。另外,晶粒细化会导致材料的屈强比提高,焊接时晶粒容易长大,这使得超细晶粒钢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单纯依靠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的作用是有限的,强度要求超过一定限度时,需要考虑其它强化手段。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宝钢

2、集团公司联合资助项目。贝氏体在超细晶粒碳锰钢强韧化中的作用”这一研究课题,对不同锰含量的低碳钢和低碳铌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控轧控冷工艺及强韧化机制和拉伸变形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在低碳锰(铌)钢中获得了贝氏体组织,研究了贝氏体对低碳锰(铌)钢强韧化的作用,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C1)研究了低碳锰钢热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相交规律。采用热模拟实验,利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绘制了低碳锰钢的连续冷却转交曲线,探讨了变形条件、冷却工艺参数及锰含量对实验钢的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并综合考察了锰含量、变形及冷速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研

3、究结果表明;1)变形促使CCT曲线向左向上移,促进了丫—州相变,同时使贝氏体l}每界冷却速度增加,不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2)锰含量增加,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降低,贝氏体临界冷却速度减小;3)在较低的冷速下,锰含量越高,变形对T一Ⅱ相变的促进作用越显著。(2)研究了低碳锰钢在如—锄之间过冷奥氏体变形时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及组织转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锰含量增加,铁素体相变孕育期延长。随着锰含量的增加,铁素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锰含量增加明显抑制了铁素体相变的进行;2)变形温度的降低能促进铁素体相变的发生,而应变速率的升高不利于发生形变诱导铁

4、素体相变:3)低碳锰钢的动力学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符合“位置饱和”机制,第二、三阶段不符合“位置饱和”机制;4)低碳锰钢在Ac3—A3温度范围内的软化和硬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化学成分(锰含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在Ar3温度附近进行变形时,低锰含量的实验钢在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同时还会发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生铁素体的动态再结晶。(3)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了热变形对实验钢相变行为的影响。采用超组元模型、KRC活度模型以及Ca/in的相变动力学理论和Scheil的叠加法则,计算了不同Mn含量低碳钢的热变形奥氏体

5、在连续冷却过程中T—a相变平衡温度Ad、铁素体相变温度Ar3和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Bs,并分析了锰含量、奥氏体热变形和冷却速度对相变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1)变形增大了平衡界面a和Y侧碳的摩尔浓度,也增大了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2)变形提高了铁素体相变温度,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冷速的增加降低了铁素体相变温度;3)锰含量增加使实验钢的气3及Ao温度降低,推迟了铁素体相变的发生。(4)通过实验室控轧控冷实验,在低碳锰钢中获得了细晶以及超细晶等轴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复相组织。研究了变形量、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及卷取温度等参数对低碳锰钢及低碳铌微合金钢的组织组

6、成、组织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变形量的增加可显著促进铁素体转变并能细化铁素体晶粒,但不利于贝氏体组织的获得。提高开冷温度,加大冷却速度利于获得贝氏体组织;2)随着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的降低,实验钢的强度显著提高。终轧温度的降低可细化铁素体晶粒,卷取温度的降低可增加贝氏体的体积分数;3)锰含量增加,组织中贝氏体含量增加,实验钢的强度升高;4)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贝氏体强化效果减弱。(5)首次在低碳钢中获得了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复相组织。通过控制轧制

7、温度在At3之上,水冷开冷温度在铁素体相变区内,然后在贝氏体相变区或低于贝氏体相变区进行卷取,可以获得仿晶界型铁素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该类组织的低碳钢具有较佳的强韧性配合。在Ac3之上终轧后快速冷却,获得的铁素体为仿晶界型铁素体;终轧变形在心叫锄之间进行后,铁素体形貌主要为等轴状。根据铁索体的形貌,进一步证实低碳钢在实验室控轧控冷条件下能够发生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温度应低于Ae3。(6)定量分析了各种强化机制的贡献,建立了强韧化机制的数学模型,明确了贝氏体在低碳钢强韧化中的作用。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并结合已有的物理冶金模型获得的描述铁素体/贝氏

8、体复相钢的组织性能关系式为:盯。=45+4570C+3750N+37Mn+83Si+470P+17.0d-1心+1.82厶(低碳锰钢)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