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

ID:33660831

大小:68.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_第1页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_第2页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_第3页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XXX    摘要:唯有健康才是人生,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当前,众多中国人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但是我国13亿居民中有2.4亿人体重超重,其中7000余万人肥胖。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其中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为30.0%,成人肥胖率为7.1%其中大城市成人肥胖率为 12.3%;大城市的儿童肥胖率为8.1%。近年来,随着肥胖基因和瘦素的发现及肥胖对健康影响认识的深化,目前将肥胖认为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已被预测为21世纪的流行病和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关键词:肥胖症   危害    膳食营养   饮食健康     根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

2、肥胖工作组日前的报告,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体重状况呈现三个阶段大变化:1985年前后,我国儿童青少年不存在肥胖问题。7~22岁城市男女、农村男女4个群体的超重率一般仅有1%~2%,肥胖率不足1%,许多乡村肥胖率接近零,因而各地青少儿营养改善重点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      专家们还分析发现:就年龄段看,超重发生的高峰年龄段在10~12岁,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前期的过渡阶段;就群体看,城市男生是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发生的主要高危人群。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超重与肥胖流行的发生晚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尚处于早期阶段,但流行发展态势十分迅猛,需要迅速采取预防干预行动。肥

3、胖的发生即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很大程度上是膳食结构的改变,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断上升,使人们长期能量摄入过剩而引起。综上整体形式看来,我国人口肥胖率逐年上升,并向儿童青少年发展。人为干预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肥胖病的定义与判断:    1、肥胖是指体内能量摄入过多,超过了人体消耗的多余能量在体内转化为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增大,体重增加。    2、肥胖的判断的方法很多,如标准体重法、体脂含量法、体脂分布法等,经常使用的是体重指数:① 标准体重法(kg)=身高(cm)- 105② 胖肥胖的判断=【(实

4、际体重 - 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③ BMI计算的方法:BMI=体重(kg)/身高(m)2           WHO标准BMI在18.5--24.9时属于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这是欧美国家的基准制定。而专家认为亚洲的肥胖标准是BMI在18.5--23.9时为正常水平,BMI大于24为超重,BMI大于25为肥胖。但在200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拟定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建议体重指数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28为肥胖的界限。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 分类 体重指数(kg/ m2)消瘦<1

5、8.5体重正常 18.5--23.9超重 24.0--27.9 肥胖≥`28二、肥胖的病因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是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疾病,食物摄人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和生热机制的改变在发生脂肪过多存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肥胖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体重调节的分子机制有了进一步认识。研究表明,肥胖的发生与遗传、体质、膳食结构有关。      1、环境改变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职业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量的减少,总体力活动降低,现在每天营养摄入大于消耗,使能量在体内长期堆积,引起脂肪过量,体重增加,对身体内各脏器造成了不良影响。一般男性:人体

6、脂肪累积在身体的上部,形如苹果,女性:人体脂肪累积在下部,形如梨,男性高于女性。2、遗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儿女;父母体重正常的,其子女肥胖的几率约为10%,而父母中有一人或两人均肥胖者,其子女患肥胖的几率分别可增至50%和80%。所以说,遗传基因对肥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 体质     人体脂肪组织的变化时脂肪细胞数与年龄增长,脂肪堆积度成正比,小时候胖的,成年后脂肪就多。逐渐肥胖的过程中,既有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又有脂肪细胞的肥大,肥胖者的脂肪细胞总数是常人的3倍。此外,胰岛素水平过高,会使人食欲大增,促进进食,进而导致脂肪的堆积,造成肥胖。5. 膳食  

7、   ① 摄食过多又称过食,过多的进食必然造成能量的过剩,脂肪的蓄积,体重增加,食物中能量的密度与食物中各种产能营养素的关系密切,如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能量也较高。② 进食速度过快,咀嚼时间较短,食物体积较大,单位时间内吃进过多的食物。这种进食方式不易产生饱腹感,造成进食量大大超过人体需求,体重增加。此外,过度摄入甜食,非饥饿状态下进食,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睡觉前进食,为缓解压力进食。这些异常的进食行为都会促进肥胖病的发生,发展。夜间人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