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

ID:33687831

大小:178.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8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_第1页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_第2页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_第3页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_第4页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20卷第1期JOURNALOFJINANUNIVERSITYVol.20No.11998年1月(Philosophy&SocialSciencesEdition)Jan.1998殷周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评议陈初生提要殷周青铜器铭文的制作方法,众说纷纭。本文作者在对各家见解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泥条制字贴范法。这一观点,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史和研究古文字学,饶有启迪。关键词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从总体方法而言,归纳为锤打成型法、石范铸造法、陶范铸造法、失蜡铸造法等。从实践方面来看,成功地复制了随县

2、曾侯乙编钟、见日之光铜镜,成功地铸造了香港天坛大佛和台北故宫大鼎。这都表明今天对青铜器铸造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历史的研究方面,对殷周青铜器铭文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仍是众说纷纭。这就表明,对这一传统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对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史和研究古文字学,都是有直接帮助的。先师容庚希白教授,穷八年之功,于1941年出版了《商周彝器通考》,“第一次详尽地把有关青铜器的各类问题,组成具有科学系统的著作⋯⋯是书具有青铜器研究史上里程碑的意义。”在该书中,以前人关于青铜器铭文制作方法的各种见解作了介绍。后来,在《殷周青铜器通论》一书中,又有一些

3、补充。直至近年,海内外其他学者还对这个问题饶有兴味,发表了新的见解。今不嫌浅陋,对这些见解试加评述,然后也提出自己的一种推想。失蜡法铸铭与刻凿法制铭等已经比较明确,不再论列,今只集中在陶范铸造法方面。一、木板刻字印范法阮元认为:“刻字于木,范为阴文,以泥抑之成阳文,然后以铜铸之成阴文。”!这一说法,容师予以否定,认为“如先刻木范,则一范必可成数器。”但是,“所见古器及铭文无一同范者。”∀今按,阮氏之论,对于少字之铭,或可一用。没有发现同范之铭,还不足以否定它的可能性。关于同范之铭,下文将举及。二、泥浆书写成模法阮元推测说:“调极细泥以笔书于土范之上,一次书之不高,则俟其燥而再加书之,

4、以成阳文,以铜铸之,成阴文矣。”#用泥浆修补润饰个别文字未尝不可,倘若整篇铭文由多次重叠书·117·写而成,各层泥浆的结合必不紧密,在技术上难以行得通。因此,容师认为这一说法“未必然”,日本学者松丸道雄先生甚至严厉地批评这是“最无凭据的空想”∃。这些批评是有道理的。三、内范直接刻字法阮元说:“刻土范为阴文,以铜铸之,成阳文矣。”%因为青铜器铭文多数铸在器的内壁(外壁之铭,分范嵌置铸造,已无异议),因而铭文必须制作在内范上。依阮氏的描述,我们称之为“内范直接刻字法”。对此,容师用实例作了补充:“曾见上虞罗氏所藏《作父乙卣》盖范(《雪堂所藏古器图》页三三,图二八二),殆是刻土范为阳文反书

5、者。”在商周青铜器中,铭辞为阳文者是极少的,最大多数是阴文,阮元所说之法不是主流,因而容师的这一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说得更明确些,所谓内范直接刻字法,主要是刻土范为阳文,以铜铸之,就成了阴文。在内范上又是阳文,又是反书,短铭或许可行,长篇铭文如用此法刻制,难度就相当大了。四、活字印范法容师云:“罗振玉先生谓秦公敦之文每字为一范,合多范而成文,以证活字之始,远在东周之世。”并补充说:“庐江刘氏所藏奇字钟亦为一字一范。若秦瓦量则为四字一范,合十范而成全文。”瓦量虽非铜器,但青铜器制作前期之陶范工序,与陶器制作有直接关系。有实物为证,这活字印范法是存在过的。五、泥板刻字印范法郭宝钧先生说

6、,在晚商中后期,铸铜术大为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亦大有进步,铜器铭文渐次产生,在爵、的阴,觚、尊的外底,鼎的内壁,盂、卣的盖底等处有简短的铭文。他根据这些铭文端严工整、笔划有波捺、字槽皆平整,推测当时的作法是:“先照刻铭的地方,制一同凹度的泥片,由善书的书史,以朱墨书之,契刀刻之,俟干反印在内范上成阳文,再浇铸成阴文。”&到了西周时期,尽管铭文变长,郭先生还是认为“他们大概是用粗骨锥在泥片上画的,由阴文翻为内范(阳文),再铸为阴文,所以笔画无波捺,两端平齐。”按字体的有无波捺,是时代书法风格使然,与某种工具的使用没有必然的联系。郭先生所主的用泥版刻字后再印到内范上去,短小的铭文,应

7、为可行。《三代吉金文存》卷八所载宗妇簋共有七器,盖器同铭,且皆有阴文方格线。仔细对照,连格线的粗细断连都极为类似,应为一泥模印成。同书卷四之宗妇鼎共有四器,第一、四两器铭亦有阴文方格,也是用同一模版印出来的;第二、三两器无阴文方格,但字体极类,也像是用一个模版印出来的。宗妇器铭仅25字,用泥板划上阴文格子之后,就在上面刻阴文的铭辞,操作起来还是较为方便的。但是那些长达几百字的铭文,如大盂鼎、毛公鼎、大克鼎、墙盘、散氏盘等,面积那么大,用整块泥板刻好以后再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