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

ID:33689847

大小:125.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8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_第1页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_第2页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_第3页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_第4页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法律心理学授课纲要引言法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既是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本课程的特点:应用性、实践性。教学参考书:以《法律心理学》(沈政)、《法制心理学》(方强)、《司法心理学》(苏常浚)为书名的国内教科书。美国劳伦斯.S.赖茨曼(LawrenceS.Wrightsman)著《司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讲法律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的含义人的心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情绪、意志、注意等心理状态,需

2、要、动机、兴趣、社会态度、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三)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有悠久的过去,但成为一门科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9年德国冯德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四)心理学和法律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心理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分为基础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部分,法律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五)心理学的术语人格;气质;需要;动机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有所不同。二、法律心理学的形成西方古代就探讨过人犯罪的原因。“神判”的传统(一)1897年奥地利格罗斯(HnsCr

3、oss)出版《犯罪心理学》,标志犯罪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二)20世纪初出现大批司法心理学研究书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参加司法活动的必要性巳成为众所公认的事,标志了司法心理学巳形成。(三)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注重整个法律领域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美国利普西特和索尔兹(LipsittandSales)1980年出版《法律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三、法律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我国早期的法律心理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法律心理学思想形成时期。关于人性善恶的大辩论集中探讨了犯罪心理的成因。(二)我国大陆解放前的法律心理学研究20世纪20-30年

4、代我国学者曾翻译出版了不少西方的法律心理学著作,林几和光晟曾编著出版过犯罪心理学著作。德国柏替所著的《法律心理学》经王书林翻译作为我国大学教科书。(三)我国大陆解放后的法律心理学研究从1949年至1979年我国大陆地区法律心理学研究停顿了30年。1979年后法律心理学方面的学科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四、法律心理学的内容和研究课题(一)违法心理:一般的与特殊的犯罪心理;违法行为的心理原因;违法者的个性特征;违法行为特征(二)侦查心理;案件的心理分析;排查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线索;犯罪人心理画像;巡逻和搜查心理策略;(三)审讯心理:审讯策略和战术;心理

5、学的讯问方法(四)证言心理: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分析;取证的心理策略(五)审判心理:控辩双方的心理战术;影响法官审案的心理因素(六)立法心理研究与立法过程有关的心理活动。(七)被害人心理研究被侵权人、刑事被害人的心理弱点和心理特点。(八)法制宣传心理研究不同法制教育内容、方式和对象的教育效果。(九)刑罚心理研究对侵权人和犯罪人施行的各种处罚的社会心理效应。(十)调解心理研究民事调解的心理策略问题。(十一)法律工作者的心理素质问题研究各类法律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鉴定方法。五、法律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一)理论意义:揭示法律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

6、规律(二)实践意义:将法律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法律工作实践;有效地进行法律活动;查找、制服和惩治违法犯罪者;理解、掌握和预见各类法律活动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第二讲违法行为的心理根源一、解释违法行为产生根源的学说(一)天生犯罪人论(二)侵犯本能说(三)利欲说(四)性欲说(五)染色体异常说(六)血型说二、产生违法行为的心理过程(一)人类行为的原动力—需要1.需要的含义和作用需要是人的生理平衡和社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内驱力2.需要的类别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后来又增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7、自我实现需要。(二)违法行为的内心起因——违法动机1、动机的含义和作用动机是人行为的内心起因。动机对人有引发、指引和激励作用。2.违法动机与违法目的区别违法目的是指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所希望出现的结果、违法动机则是实施违法行为的内心起因,更为深刻,自身也可能未清晰意识到。3.违法动机的类别按所满足的需要类别:利欲型、性欲型、情感型、信仰型按产生先后:第一犯罪动机、第二犯罪动机、…按作用大小:主导性、辅助性附副型按保持时间长短:突发性的、持久性的4.违法动机的特征:手段违法性、隐蔽性、易变性(三)产生违法行为的心理过程模式人类行为的一般心理模式

8、:需要产生——心理紧张、寻找目标、决定手段——动机产生——寻找机遇——实施行为三、解释犯罪行为发生原因的理论模式(一)英国梅思(Mays.J.B):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犯罪(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