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

ID:33690140

大小:4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28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_第1页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_第2页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_第3页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_第4页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漫 谈 玉 林 的 民 族 民 俗 文 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漫谈玉林的民族民俗文化玉林古称郁林,早在新石器时代,玉林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多处人类活动点。战国泰汉以后,西瓯、骆越(壮族先民)及后来的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与不断南移而来的粤语和客家方言支系的汉族兄弟在玉林各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共同创造了玉林的历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鲜明时代特征、地方人情风貌的民族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一、民俗文化的社会基础:汉族与壮族、瑶族等构成玉林的基本世居族群现在玉林(包括七个县市区)的世居族群主要是汉族粤语方言支系和客家方言支系,同时还有部分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现玉林总人口为580万人。据有关资料统计,粤语方言支系的汉族人主要分布在玉州、福绵、北流、容县、兴业等县(市)

2、区,客家方言支系的汉族人主要分布在博白、陆川等县,部分零散分布在其他县(市)区,壮族分散在各县(市)区,其中以兴业县山心镇为最多最密集,瑶族人数则较少,零散分布在一些县(市)区里。最早开发玉林的族群是壮族及其先民(越人、西瓯人)。据考古调查发现,玉林境内的玉州、北流、容县、博白等地均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或遗迹,出土了不少石器、陶片,经考证,这些石器、陶器是约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在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的石井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40—50厘米的文化层,出土和采集的遗物有石斧、石锛、石锄、石锤、砺石,还有器形风格独特的宽折沿陶器碎片。这些考石发现,证实大约1万—

3、4千年前,古人类就已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事着原始的生产活动。秦汉以后,大批中原汉人南迁玉林,“与越杂处”。赵佗建立南越国,他鼓励中原人与越族人通婚,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汉武帝时将原来西瓯人聚居地分属郁林、苍梧二郡,西瓯人大部分成为国家的编户民,其余演变为乌浒人、俚人、僮人等。南朝时,北方的汉族人不断南迁,北宋末年,博白、容县等地迁来众多中原人,特别是明清时期汉人南迁形成了一个高潮。清光绪《容县志》载,宋李纲流谪后奉召北归,途经容州时曾留下诗句:“得归归未得,留滞绣江滨,感慨伤春望,侨居多北人……”。据部分玉林各地姓氏的部分族谱所记,迁入玉林各地有以下几种情形:有到玉林各地任职后定居的、有

4、避乱而来的、有因经商、谋生等原因来玉林各地后定居的、有随军征战散落玉林各地的……。大量汉人的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玉林一带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增进了汉、越(壮)民族间的相互交往、了解和融合,经过长期共处,原土著民族中的多数,在经济、文化、语言以至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汉人差别逐渐缩小,因此,玉林自秦汉以来的历史实质就是一个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壮族、瑶族和汉族等世居族群在玉林这个逐渐形成且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中,又逐渐产生和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点和地方人情风貌的区域文化。1二、民俗文化的经济基础:农业耕种为本,手工业与商贸经济发达玉林地处桂东南,气候

5、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上属桂东南丘陵地带,境内河道南北分流,南属南流江水系,北属郁江水系,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优越。近年在福绵管理区石山塘发现了三百多亩的野生稻,其品种丰富、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遗传多样性,野生稻区有丰富的水源,常年有成群结队的白鹤等鸟类在此栖息,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历史上的玉林其人工驯化和培育水稻的自然条件优越。由于玉林农业的自然条件的优越,长期以来,玉林以农业耕种为本,是广西著名的鱼米之乡,清朝时已普遍种植双季稻和花生、糖蔗、蓝草等经济作物。据清光绪版《郁林州志》载:州谷类……极上者白壳、米小香软,色如银,价常昂。客争贩往四方,京都称为“广西细米”。可见当时玉林所产优质米

6、享誉京都。今天的玉林是广西粮食主要生产区、全国粮食、水果、禽畜生产基地。境内农民自古以来用牛耕田,传统的耕作工具有犁、耙、辘轴、锹、锄、铲等,传统的收割工具有禾镰、禾桶、禾碾等,传统的加工工具有风柜、谷磨、碓、石磨等,传统的取水工具有龙骨车、水车、戽斗、吊桶等,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力手推车、木船和竹筏等,人力手推车又分独轮车和双轮车两种,独轮车俗称鸡公车,这些传统工具现在农村中仍可找到,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先进农具和农业机械的逐步推广,传统的农具逐渐被先进的生产工具所取代。与农业耕种为本的同时,自古至今玉林的手工业、商贸经济相当发达和活跃,清光绪版《郁林州志》载:“郁林州由岭以南亦

7、一都会……舟车之会,巨商富贾于此聚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南流江被划为广西食盐进口航道,福绵的船埠成为广西最大的食盐集散地之一。粤东商人陆续沿西江水道或循绣江、圭江、辗转来到郁林经营商业。民国时,贵州的桐油、土药(鸦片)及北海造船用的柳杉均集于船埠、沿南流江出境,故船埠又是当时广西最大的土产集散地。解放后,南流江船运逐减,船埠渐成废圩。历史上的玉林手工业以纺织、蓝靛加工、陶瓷、缝纫、竹芒木器、编织、皮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