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ID:33695372

大小:173.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8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1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2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3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4页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出题人:程梅考试时间: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当垆(lú)楔子(xiē)亲家(qìng)禁受(jīn)闷热(mēn)B.伺候(cì)堤防(dī)惊愕(è)喘气(chuǎn)凝噎(yē)C.战栗(lì)脚镣(liào)觊觎(jì)暮霭(ǎi)处女作(chǔ)D.蟊贼(máo)国粹(suì)给予(jǐ)自诩(yǔ)乍暖还寒(h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销魂贤慧谛听仓黄阴险毒辣B.枯燥蓑衣罪孽天堑礼尚往来C.吝啬窒息揭露牙惠冠缅

2、堂皇D.神州精典诡计惊滔残羹冷炙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1)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______,这是不足为奇的。(2)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____,宽恕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3)“,”,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4)大学的人文传承_____在于学问传播,_____在于大学精神的延续,而前辈名师大师的形迹,便是展示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A、需求包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仅更B、渴求包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是而是C、渴

3、求包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仅更D、需求包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是而是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B、满文军因歌曲《懂你》出名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出了不少唱片。C、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5.下面关于“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夫五人之死,

4、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⑥吾恂恂而起。A.①④/②⑤/③⑥B.①③④⑥/②⑤C.①④/②⑤/③/⑥D.①③④/②⑤/⑥6.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③沛公欲王关中。④距关,毋内诸侯。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愿伯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⑦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⑧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⑨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⑨ 

5、B.①②③④⑥⑧⑨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⑤⑥⑧⑨7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⑴这首词主要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⑵这首词采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5分)三.阅读题。(18分)中秋的中国含义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等单位发起的网络签名活动,签名投

6、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重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

7、浮躁。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在我看来,中秋文化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文化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