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

ID:33697506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_第1页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_第2页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_第3页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上好小学品德和社会课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实现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一、兴趣引入,师生互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唐朝盛世》这一节时,教师板书,何谓盛世哪些方面说明了唐朝盛世、任人唯贤,取人长处有什么好处。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

2、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师生互动,相得益彰。同时,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二、揪住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

3、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

4、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品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一“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一一“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时,就碰到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你的生活小区里遇到陌生人向你问路,而无论你怎样说他都不懂,那你应该怎么办?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道德观念、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达到知行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认

5、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三、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表情木讷,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待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与父母顶撞

6、,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并与其家长沟通,知道继母并非刁难他,而是视他为亲生,要培养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从这以后,他和父母关系逐渐融洽,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学习成绩不断上升,参加《知荣辱、树新风》征文大赛,还获得了区级一等奖。四、开展实践,知行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髙。在教学《我的劳动感

7、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总之,

8、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