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ID:33700778

大小:69.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七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七年级语文【说明】①全卷共18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②答题前,请将考号、姓名、班级写在答题卡上。③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定的选项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填空题和简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作文写在作文格内。考试结束,只交答卷,试卷请妥善保管。一、选择题《共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嗔cheng怪•莽莽榛榛zheng■蹒跚pdnshan••怪诞ddn•B.褴褛1(1•蜷judn伏•怅chdng然•绫lin制品•C.抽噎ye•哄hdng堂大笑■干涸h0•踉lidng踉跄

2、跄qiang••D.狭隘di热忱ch6n一霎shd拈nidn轻怕重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月的深圳依然天气和煦,大家齣踏缩缩,很是舒服。••••B.李老师是一个精力充沛工作认真的人,他做事总是力不暇供,很好地完成了工作。••••C.春天,莽莽榛榛的原野上,充满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D.他们虽然家庭环境不同,但是同样优秀,大相径庭,都取得了好成绩。••••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们成绩取得了巨大进步。B.他大约十八岁左右,外貌俊秀,很是让人喜欢。C.从房子里飘出一股自小就熟悉的清香的乌龙茶。D.这世

3、间,无论怎样说吧,总免不了显得有些荒凉寂寞。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1)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一一走、跑、跳等(2)而事实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一一增加、减少、扩大等(3)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一一爱、恨、担心等(4)这些表示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动词(5)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校特别,需要特别注意A.(1)(2)(3)(4)(5)B.(1)(3)(2)(4)(5)C.(5)(1)(2)(3)(4)D.(5)(1)(3)(2)(4)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语言使用中常见一些敬辞和谦辞。

4、如“令尊、赐教、大驾”是敬辞,“愚见、惠顾、寒舍”是谦辞。B.童话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我们学过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袁珂的《女蝎造人》,以及《蚊子和狮子》。C.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A.“商店的货品林琳琅满目:水果、家禽、厨卫用品、家电等……真是无所不有。”这一句的标点使用无误。二、古诗文能力考查《共21分》(-)古诗文默写do分)2.在横线上填写空缺的内容(1),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风雨大作》)(2)河流大野犹嫌束,o(谭嗣同《潼关》)(3)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

5、寄北》)(4)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子夏曰:“,切问而近思,o”(《论语•子张》)(6)遥怜故园菊,o(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水何澹澹,o(曹操《观沧海》)(8)《秋词》中直接推出“证据”描写明丽的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的句子是“(二〉文言文阅读(行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陈亢①问于伯鱼

6、②曰:“子亦有异闻③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④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⑤其子也。”—-选自《论语•季氏》[注]①陈亢:孔子的弟子。②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③闻:这里指孔子对学生所讲的内容。④趋:小步走,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尊敬。⑤远:不亲近,不偏爱。3.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1)静以修身(2)淫慢则不能励精•••(3)险躁则不能治性

7、(4)子亦有异闻乎•••4.翻译下面句子(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9•诸葛亮给儿子写信的用意是什么?孔子告诫儿子学习的内容和原因是什么?(3分)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共22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0-12题(9分〉1:1【材料一】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就像一个鸡蛋,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

8、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