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

ID:33701546

大小:10.05 MB

页数:213页

时间:2019-02-28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_第1页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_第2页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_第3页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_第4页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审美交往诗学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本文对“诗可以群"的源头进行了追溯,探索其具体的历史形态,研究儒家“诗可以群"的理论建构、发展演变及其理论实践,从而勾勒出“诗可以群"诗学观的理论系统及其深刻蕴涵,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揭示“诗可以群”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主要内容如下:一、“诗可以群"的历史形态还原。“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诞生于礼乐文化语境之中,它概括了从上古巫舞到三代礼乐的群体交流活动形态,揭示了古人生命活动的审美存在方式。群体交流经历了群而舞、群而乐、群而诗的形态演变过程。原始巫舞以神秘的宗教体验,唤起族群意识和情感认同。周代礼乐不仅是一种制度形态,也是一种审美的社会交往形态,它以感性、形象的仪式进行交流,呈现为

2、“威仪"、“音声"、“诗语’’三者合一的综合形态。它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现贵贱亲疏的等级关系,促进群体关系的融合和社会的整合。春秋时期礼乐文化嬗变,在礼义彰显的语境下,诗义的言说交流兴起,它以《诗》迸行辞令的交流沟通,在仪式活动中赋诗酬酢,文雅含蓄,语含机锋,这是礼乐交流新的形式。二、<诗》的群体诗学和群体之情。《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礼乐用诗制度决定了《诗》的创作、采集、编定、整理,形成了仪式诗学、讽谏诗学观念。诗作为仪式乐歌或由乐工歌唱,或用乐器演奏,或由公卿列士赋诗。礼乐仪式是诗歌的重要表现内容,礼乐交流活动决定了诗的意义生成。《诗》用于群体交流,表现了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等多种

3、交往情感类型,它既是人伦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综合体,又是群体共同的价值、信仰、文化、心理的结合体,是后世诗歌情感表现的主要类型。三、孔子“诗可以群刀诗学理论的建构,以及它在战国诗学中的发展和在后世的流变。孔子“诗可以群’’的命题既是对传统礼乐文化价值精髓的归结,更是站在士人的立场言说,对礼乐文化进行发扬和理论提升。其“仁"的范畴是情与礼、美与善的融合,“礼”和《诗》都可归于“仁”,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实现情感与道德的统一,达到群体的融合。孔门后学编订的《孔子诗论》以“情"说诗、“以色喻礼",强调群体情感须合乎“礼”的规范。孟子提倡性善之说,认为诗歌交流是内在仁义本性的交流。荀子强化

4、《诗》的礼义法度之义和其思想价值权威,限制人的感性情欲,以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在汉代经学语境中的“诗可以群’’诗学主张“风教"、“美刺",强调君臣上下的政治交流。《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情感受到政治的压制。宋代理学语境中“诗可以群”诗学宣扬道德心性交流,强调性情之正,以抽象的天理压制人的自然情感,将道德绝对化。清初实学对理学进行了反拨,承认“情”的合理性。黄宗羲提出诗道“万古之性情",强调普遍情感的交流。王夫之主张群体交流的本体是“情",“出其情以相示",“诗道性情”,将“群"作为“四情”之一,以审美涵咏归正性情,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王夫之情感交流说,将“诗可以群"

5、的命题审美化,但其“性情”说始终还带着儒家理性观念的约束。四、“诗可以群一诗学理论在后世的诗学实践。“诗可以群"诗学理论表现了群体在情感、心理、信仰等深层次的文化精神认同。其实践形态是“以文会友”,它扩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它造就了诗歌交往形式的多样、交往诗歌形态的丰富。它美化了群体关系、诗化了生命存在。诗歌交往活动蕴涵着歌诗为礼、缘情放言、“群"而可“兴"等诗学观念。五、“诗可以群"的理论归结、现代转换及其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诗可以群”诞生于礼乐文化语境,奠基于传统的天人哲学美学、伦理哲学美学、和谐哲学美学的基础上,其本体范畴有“情"、

6、“志"、“性"、“理"、“道”等,表现为情与理、美与善、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统一。“诗可以群"可以阐释为中国古代儒家的审美交往诗学理论,它凸显了人的诗性生存,具有现代价值,可以进行现代性转换。它注重社会化的人格培育,力图通过个体精神境界的实现而达到社会之群。它追求美善合一的生存境界,重视群体情志、道德的交流,又强调以审美的方式展现,实现了政治审美化、社会生活审美化、人生境界审美化。因此,在对当下的文学理论、审美文化、生存境界进行关注之时,儒家古典的审美交往诗学理论仍然有其独到的价值。.关键词:诗可以群;礼乐文化;《诗》;赋诗言志;群体之情;孔子;以文会友;审美交往ⅡAbstractThisdiss

7、ertationrestoredthehistoryofthetheory‘‘Poetryasameansofsocialintercourse”,andstudiedit’sspecificform,andtheoryconstruction,evolution,practice.Thenthisdissertationdrawedthetheorysystem,revealeditsprof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