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

ID:33704671

大小:3.68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19-02-28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_第1页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_第2页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_第3页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_第4页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体甲烷吸附解吸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tudyoftheadsorptionanddesorptionmechanismofmethaneincoalbedDissertationSubmittedto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DoctorofEngineeringByYangHuapingSchoolofEnergyEngineeringDissertationDirectedby:ProfessorLiMingJun.2014万方数据论文题目:煤体甲烷吸附

2、解吸机理研究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生:杨华平(签名)指导教师:李明(签名)摘要甲烷吸附与解吸是研究瓦斯扩散、渗流、累积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温度场下甲烷气体两次解吸实验、煤体红外光谱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别从宏观能量和微观结构两方面对煤体中甲烷气体的吸附与解吸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宏观规律和微观量化计算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温度是甲烷气体解吸的最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宏观温度场下甲烷气体的两次解吸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甲烷气体的吸附为物理吸附,没有能级结构。甲烷气体在

3、煤体中的赋存是一个同时包含吸附、解吸、扩散、渗流和累积的动态过程,温度升高会导致煤体中的甲烷气体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同时增大,解吸气体含量增多,对此动态过程,提出了综合速度概念,综合速度由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合成,该速度与温度之间是非线性关系。(2)煤对甲烷气体的吸附力为诱导力与色散力。在五种煤样红外光谱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瓦斯吸附和解吸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在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甲烷气体和煤体大分子结构键长、键角、二面角以及密立根电荷的变化,发现吸附过程主要是由于煤分子和甲烷分子之间存在电场相互作用,甲烷分子在吸附过程中被极化,煤大分子自身密立根电荷

4、量也重新分布,煤分子和甲烷分子最终达到电场力相互平衡,吸附力为诱导力各色散力。(3)提出了采用密立根电荷量定量分析吸附空位的方法,对煤体甲烷气体多分子层吸附理论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吸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场力,整个煤体结构中的密立根电荷量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即分子结构中的电荷分布对煤的吸附性有重要影响,故以密立根电荷量作为煤对甲烷气体的吸附空位的判定依据。计算了甲烷气体的吸附能和吸附势阱深度,发现在同一吸附空位附近有多个吸附平衡位置,对应的吸附距离和吸附能都不同,说明甲烷气体存在多层吸附的可能性。(4)甲烷气体的吸附与解吸动力学过程是宏观

5、能量和微观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通过宏观实验结论和微观理论分析相互验证,研究宏观规律和微观机理之间的对应关系,温度变化引起甲烷气体宏观能量变化,同时会对甲烷气体的微观吸附结构产万方数据生影响,而微观吸附结构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宏观压强和煤体结构,即解吸和吸附是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键词:温度场;密度泛函理论;大分子骨架模型;吸附与解吸;吸附模型研究类型:应用基础本论文受到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12JK0965)的资助万方数据Subject:StudyoftheAdsorptionandDesorptionMechanismofMethaneinCoal

6、bedSpecialty:SafetyTechnologyandEngineeringName:YangHuapingg(Signature)Supervisor:LiMing(Signature)ABSTRACTMethaneadsorptionanddesorptionisoneoftheimportantresearchprojectsinthecoalminesafetyproduction,whichisanimportanttheoreticalbasisforstudyofgasseepage,diffusion,accumulationandoutbur

7、st.Inthisdissertation,theabsorptionanddesorptionmechanismofmethaneoncoalwasinvestigatedinmicroandmacroperspectivesbytemperature-programdesorptionexperiments,infraredspectroscopyanalysisanddensityfunctiontheory.Basedtheexperimentaldataandtheoreticalanalysisthemaincontent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