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ID:33719476

大小:1.6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8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1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2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3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4页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大小(不同类型的数量级)微生物分类21微生物的特点一、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速四、适应性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列文·虎克:1664年,英人虎克用于观察霉菌的单筒复式显微镜巴斯德与自然发生学说:鹅颈瓶实验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科赫法则(证明某微生物是某疾病病原菌的四项要求):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原有机体,而健康动物中没有;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的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

2、疑有机体被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的有机体一样;Fleming:青霉素的发现21我国微生物研究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与形态结构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壁,膜,细胞核,核糖体。。。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21脂多糖(Lipolysaccharide)的组成细胞质(cytoplasm)和内含物(inclusionbody):贮藏物(reservegranule)磁小体(megnetosome)气泡(gasvocuoles)核糖体(ribosome)质粒(circularcovalentlyclosedDNA)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糖被(glycoca

3、lyx)鞭毛(flage,复flaglla)21(G阳性与阴性菌的区别)菌毛(fimbria,复fimbriae)性毛(pili,单数pilus)芽孢(endospore/spore)孢囊微生物类群国际命名法则:林奈的双名法21分类鉴定依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免疫学遗传学分类鉴定方法经典方法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2、细菌的繁殖:当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了营养物质后,发生一系列的合成反应,把进入的营养物质转变成为新的营养物质—DNA、RNA、蛋白质、酶及其它大分子,之后细胞开始了形成两个新细胞的过程,称为繁殖。裂殖过程:1细胞核复制和

4、细胞质增多;2细胞质隔膜和横隔壁的形成;3子细胞分离菌落:微生物单细胞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肉眼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群体菌苔形态特征细菌数值分类:1.选择菌株和待测性状;2.性状编码;3.相似性计算;4.进行簇群分析;5.分类结果的表示细菌的类群:真细菌放线菌什么是放线菌?菌丝类型繁殖方式21蓝细菌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古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的差异u形态学上,几何形状的细胞——细胞建造上的根本区别;u中间代谢有独特的辅酶;u许多有内含子;u膜结构和成分上,以醚键代替酯键——鉴别性

5、的差异;u无真细菌的基因调节机制;u喜高温;u严格厌氧为主;u代谢类型单一;u分子可塑性比真细菌强;u进化上较真细菌慢真菌:21酵母菌霉菌菌丝分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蕈菌锁状联合——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通过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21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特点:v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v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动;v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v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组成:噬菌斑空斑病斑枯斑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1)吸附2)侵入3)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4)成熟(装配)5)裂解(

6、释放)噬菌斑形成单位(pfu)://cfu一步生长曲线:21溶源性温和噬菌体或称溶源性噬菌体溶源性(lysogeny)现象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的基本特性:①自发裂解②诱发裂解③免疫性④复愈性⑤溶源转变多数昆虫病毒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光镜下呈多角形的包涵体,称多角体,成分为碱溶性结晶蛋白,其内包裹着数目不等的病毒粒。核形多角体病毒(NPV):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质形多角体病毒(CPV):在昆虫细胞质内增殖、可形成蛋白质包涵体的球状病毒颗粒体病毒(GV):具有蛋白质包涵体,每个包涵体内通常仅含一个病毒粒的昆虫杆状病毒类病

7、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卫星RNA: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朊病毒:只含蛋白质第三章营养与代谢21水的活度: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中水的蒸汽压力与同样条件(T、P)下纯水蒸汽压力之比。膜泡运输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q配制培养基的原则ü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ü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ü控制pH条件ü控制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ü原料选择21ü灭菌处理(消泡)营养缺陷型与原养型的概念ü某些菌株发生突变后,失去合成某种必需营养物质的能力,必须从外界摄取才能进行生长繁殖,这种突变株

8、称为营养缺陷型(auxotroph)ü相应的野生菌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