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

ID:33720456

大小:59.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2-28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_第1页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_第2页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_第3页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_第4页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GB50204-2015)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7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二、编制目标及原则2.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

2、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因此,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要求,也绝不是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筑工程质量

3、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2.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

4、标准。20(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5、(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三、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序号质量通病1基础不均匀下沉,墙身开裂2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3现浇钢筋混凝土阳台、雨蓬根部开裂或倾覆、坍塌4砂浆、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任意加水,强度得不到保证5屋面、厨房渗水、漏水6墙面抹灰起壳,

6、裂缝、起麻点、不平整7地面及楼面起砂、起壳、开裂8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密封不严9水暖电工安装粗糙,不符合使用要求10砖墙接槎或预留脚手眼不符合规范要求11饰面板、饰面砖拼缝不平、不直,空鼓,脱落20四、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4.1基础不均匀沉降处裂缝的控制4.1.1在基础坑放线开挖后,请勘察人员、设计人员以及质监人员进行现场验收基坑,对不适合作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应彻底挖去,然后再根据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处理工作,直至达到设计要求。通过监理部门,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1.2素砼

7、垫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强度的混凝土,按水平控制点浇筑,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依次振实,抹平,在其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能在其上面施工。4.2混凝土工程4.2.1蜂窝1、现象及原因:混凝土结构局部质量出现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2)混凝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2、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

8、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