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

ID:33721397

大小:939.1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28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_第1页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_第2页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_第3页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_第4页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形成与演化研究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5年5月3日完美格式可编辑版..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及演化研究姓名班级学号摘要:石林喀斯特是喀斯特发育演化的一种极端形式,指石灰岩在长期的喀斯特作用下,沿节理溶蚀而形成的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林状地貌景观。路南石林自早二叠世晚期以来,由于有利的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的结合,先后经历了四期继承性的演化发育,形成了在世界上演化历史悠久,形态最为丰富多样的石林喀斯特景观。关键词:路南石林;喀斯特;形成;发育完美格式可编辑版..1引言石林是指石灰岩

2、在长期的喀斯特作用下,沿节理溶蚀而形成的高5m以上的石柱组成的林状地貌景观(宋林华,1997),是一种形态高大的石芽。石林喀斯特是喀斯特发育演化的一种极端形式,国外称为针状喀斯特或剑状喀斯特。石林分布区往往以其独特、秀丽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同时,其成因和发育演化也引起了喀斯特学者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对石林成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最著名的石林当数位于滇东的路南石林,其石柱之高、形态之丰、分布之广等都居我国之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少数学者对其它个别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进行过科学研究外(张捷,1994;王雪瑜,1997;许德

3、祥,1999),几乎所有关于石林的研究都集中于路南石林。因此,可以说关于路南石林的研究代表了我国石林研究的现状和水平。2路南石林概况2.1路南石林自然地理概况路南石林是云南著名的景观,是世界罕风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位于滇东高原上的路南县境内,距昆明72公里,介于24°42′-57′N和103°14′-30′E之间,面积约40多万亩,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石林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滇东台褶带西南侧,夹持于九乡—石娅口断裂与师宗—弥勒断裂之间。区内构造以脆性变形为主,地层倾角和缓(在石林发育区一般小于10°),高角度的节理发育,为石林的发育和稳定

4、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前震旦系的牛首山组、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奥陶系和中生界地层缺失。其中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地层中的碳酸盐岩分布广,尤其是二叠系的茅口组和栖霞组灰岩,质纯、层厚,为石林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残存的老第三系地层来看,老第三系的路南群曾经覆盖了整个石林分布区,但由于长期遭受剥蚀夷平,现主要分布于巴江流域的西侧,呈长条形南北向展布,在流域的中、东部尚有零星分布。这里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完美格式可编辑版..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年

5、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8。2℃。区域内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多在800一850mm间,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2.2路南喀斯特类型和石林喀斯特特征2.2.1路南喀斯特类型和石林特征路南地区,喀斯特类型复杂多样,计有溶蚀夷平面、溶丘洼地、石林原野、石芽原野、峰丛洼地、峰林洼地、溶洞及洞穴沉积、暗河伏流、落水洞和漏斗、钙华盆地和钙华坝、天生桥、喀斯特瀑布等,彼此有规律组合和分布。石林作为一定高度的石柱与溶沟、溶槽、土上溶痕、土下溶痕的组合,可表现为剑状石林、

6、塔状石林、蕈状石林、枯柱林。剑状石林的石柱顶部呈尖锐或刃脊状、石柱密集分布,石柱高度在10多米到30多米;塔状石林以其塔形石柱,石柱顶部呈浑圆或台柱状,石柱中等密集和稀疏分布,高度在几米和至10多米为特点;蕈状石林以其蘑菇状石柱,石柱稀疏零星分布,高度在几米至10多米为特点;枯柱林以其蚀余状石柱稀疏、零星分布、高度在几米至10多米为特点。石柱表面有多种溶蚀现象:平面溶窝、平面溶沟、溶槽、溶鱼而(鱼而状结构之蚀余态)、圆柱形溶槽、水平边槽、尖棱或浑圆形溶痕等。完美格式可编辑版..2.2.2石林喀斯特的地形组合各种形态之石林产在不同地形部位:剑状石林产在洼地和

7、沟谷地;塔状石林产在岭脊或峰面;蕈状石林产在岭脊和斜坡;枯柱林产在斜坡地和溶丘(石丘)。可分出石林洼地、石林谷地、石林岭脊、石林斜坡、石林溶丘、石林盆地等。3路南石林的形成条件3.1地质条件3.1.1地层路南石林地区的地层主要由元古界、下寒武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碳系、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其中发育石林喀斯特的主要是栖霞组和茅口组。栖霞组下段为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厚度50~84m;上段为生物碎屑黑虎斑厚层灰岩,间夹白云岩,厚度在35~44m。茅口组下段为厚层生物碎屑灰岩,间夹白云质灰岩,顶部为

8、蜓科化石灰岩,厚度在60~97m;上段为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