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

ID:33731485

大小:859.5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2-28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_第1页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_第2页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_第3页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_第4页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 7-7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过电压保护装置第四章架空电力线路的过电压保护第五章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过电压保护第六章旋转电机的过电压保护第七章架空配电网的过电压保护第八章微波通信站的过电压保护附录一有关外过电压计算的一些参数和方法附录二电晕对雷电波波形的影响附录三雷击有避雷线线路杆塔顶部时耐雷水平的确定附录四绕击率的确定附录五建弧率的确定附录六有避雷线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的确定附录七送电线路耐雷水平和跳闸率的计算附录八35~330kV架空送电线路常用杆塔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附录九大档距导线与避雷线间距离的确定附录十非标准普通阀型避雷器的组合原则附录十一雷电波在电缆中的衰减附录十

2、二阀型避雷器的电气特性附录十三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附录十四名词解释打印刷新对应的新标准:DL/T620-97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的通知 (79)水电规字第4号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6于一九七六年颁发试行后,对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高作用。现根据近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各单位的意见,对本规程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并颁发执行。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告我部规划设计管理局。一九七九年一月八日 基本符号 电流、电压和功率

3、I——雷电流幅值;Ic——接地电容电流;I1——雷击杆塔时的耐雷水平;I2——雷击导线或绕击导线时的耐雷水平;i——总雷电流瞬时值;igt——通过杆塔的电流瞬时值;Ue——额定电压;Uxg——设备的最高运行相电压;Ugo——空气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Une——内过电压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或操作冲击波50%放电电压;Ush——绝缘子串工频湿闪电压或操作冲击波50%湿闪电压;U——进行波的幅值;U50%——绝缘子串的50%冲击放电电压;Ug——感应过电压的最大值;ug——感应过电压的瞬时值;Uj——杆塔上绝缘承受的过电压最大值;uj——杆塔上绝缘承受的过电压瞬时值;Utd——杆塔

4、顶部电位的最大值;utd——杆塔顶部电位的瞬时值;W——消弧线圈的容量。电感、电阻和波阻Lgt——杆塔的等值电感(简称杆塔电感);Lb——一档避雷线的电感的一半;R——工频接地电阻;Rch——冲击接地电阻;Z——避雷线的波阻;Z11——导线的自波阻;Z12、Z13、Z23——线1与线2、线1与线3、线2与线3的互波阻。时间参数tt——雷电流波头长度;tp——雷电波波长;t0——进线保护段首端斜角波波头的长度;t——进线保护段末端斜角波波头的长度。几何特征D——两避雷针、避雷线间的距离;D’——避雷针与等效避雷针间的距离;f——通过两支等高避雷针顶点和保护范围边缘最低点的圆

5、弧的弓高;h——避雷针、避雷线的高度,避雷针校验点的高度,保护发电厂、变电所用的避雷线的支柱高度,杆塔高度,线路的平均高度;hb——避雷线的平均高度;hd——导线的平均高度;ha——避雷针、避雷线的有效高度;hx——被保护物的高度;——两等高避雷针(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或两等高避雷针间假想避雷针的高度;h1——线1的平均高度,线2、3等等的脚注类推;l——档距长度;lb——进线保护段长度;lj——绝缘子串的放电距离;lm——木横担线路的线间距离;Δl——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接地支柱间或最近支柱间的距离;l2——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另一端支柱间的距离;bx

6、——两针间在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R0——通过两避雷针、避雷线顶点以及两避雷针、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圆的半径;r——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1——线1的半径;d12——线1与线2间的距离,其他脚注的意义类推;d’12——线1与线2的镜象间的距离,其他脚注的意义类推;S——雷击点与线路的距离;S1、S2、S3、S’2——按不同条件确定的送电线路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Sk——避雷针、避雷线与被保护物间的空气中距离;Sd——避雷针、避雷线与被保护物间的地中距离;——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每个绝缘

7、子的泄漏距离。计算指标E——绝缘子串的平均运行电压梯度;P——雷电流幅值概率;P1——超过雷击杆塔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2——超过雷击导线或绕击导线时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3——雷击挡距中央的避雷线时,超过耐雷水平的雷电流概率;Pa——平原线路绕击率;P’a——山区线路绕击率;m——每串绝缘子的个数;N——每100km一般高度电力线路每40雷日遭受雷击的次数,简称线路雷击次数;n——雷击跳闸率;——地面落雷密度,即每1雷日、每平方公里对地落雷次数;g——击杆率;h——建弧率。计算系数a——感应过电压系数;K0——内过电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