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ID:33760568

大小:10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1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_第1页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_第2页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_第3页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_第4页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电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摘要…………………………………………………………………………………1Abstract………………………………………………………………………………1引言…………………………………………………………………………………11温差电效应…………………………………………………………………………11.1塞贝克(Seebeck)效应…………………………………………………………21.2珀尔贴(Peltier)效应…………………………………………………………21.3汤姆逊(Thomson)效应…………………………………………………………2

2、2温差电效应的应用…………………………………………………………………32.1航空航天领域应用……………………………………………………………32.2军事领域的应用………………………………………………………………32.3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3温差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7结语……………………………………………………………………………………8参考文献………………………………………………………………………………8温差电效应及其应用研究摘要:温差电效应

3、又称为热电效应,有着其它技术所不能及的诸多优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温差电现象,并着重涉及它的应用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对前景的展望。关键词:温差电效应;珀尔贴效应;塞贝克效应;应用ThermoelectricEffectAndItsApplicationResearchAbstract:Alsoknownashoteffect,thermoelectriceffectwithothertechnologyofmanyadvantagesandbroadapplicationprosp

4、ect,hasgreatinfluenceonpeople'slives.Thermoelectricphenomenaarebrieflyintroduced,andmainlyinvolvetheapplicationofitandthefacingproblemsandtheprospectofoutlook.Keywords:thermoelectriceffect;Peltiereffect;Seebeckeffect;application引言金属和半导体中存在电位差时产生电流,存在温差时产生热流。从电子论的观

5、点来看,不论电流还是热流都与电子运动有关,故电位差、温度差、电流、热流之间会存在交叉关系,这就构成了温差电效应,又称热电效应。温差电是研究温差和电之间关系的科学,更准确地说是研究热能和电能直接转换的科学。温差电从发现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金属的温差电效应非常微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自从人们发现用半导体和金属氧化物代替金属可以使温差电效应得到明显提高后,温差电效应的应用翻开了新的一页。目前温差电效应在航空航天、军事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发电和致冷这两个方面:温差发电能够

6、促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缓解能源危机,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且无污染,如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源;而在致冷方面,与传统的致冷工艺相比,温差致冷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应用如便携式手提冰箱。1温差电效应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温差电效应概括起来有三种,即塞贝克效应、珀耳帖效应和汤姆孙效应。101.1塞贝克(Seebeck)效应图1如果两种不同导体连接成闭合电路,且两个接头的温度不等时,则回路中产生电动势,会有电流出现,此现象是塞贝克于1822年发现的,称为塞贝克效应。如图1所示,由金属A、B接成的热电偶在两个接点处保持不同的温度T和T+,实验发现

7、,回路中两接点处将产生电势差,且与两接点处的温度差成正比[1],即:图1.1塞贝克效应示意图称为温差电动势系数,它与材料及温度有关[1]。1.2珀尔贴(Peltier)效应图1.2珀尔贴效应示意图当有电流通过不同导体组成的回路时,除产生不可逆的焦耳热外,不同导体的接头处还会随着电流方向的不同会分别出现吸热、放热现象。这是珀耳帖在1834年发现的,称为珀尔贴效应。如图2所示,将两种金属A、B相连接,并保持其温度恒定不变。实验发现,当有电流通过电路时,在一个接点处有热量放出,在另一接点处则吸收热量,如果将电流方向反向,则原来吸

8、热的一端变为放热,原来放热的一端变为吸热,以表示从A流往B的电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的导线在接点处所吸收的热量为:式中称为珀尔帖热流密度,是该两种金属的珀尔帖系数,取决于两种金属的性质,并与温度有关[2]。1.3汤姆逊(Thomson)效应1856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即开尔文)用热力学分析上述两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