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坛点将录

当代诗坛点将录

ID:33762082

大小:115.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3-01

当代诗坛点将录_第1页
当代诗坛点将录_第2页
当代诗坛点将录_第3页
当代诗坛点将录_第4页
当代诗坛点将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诗坛点将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代诗坛点将录(完整版)作者:佚名来源:不详阅读:1385更新:2005年04月25日用点将录这种体裁来进行文学批评最早始于清朝中叶的舒位(此前尚有《东林点将录》,但似乎不应归在文学批评之内),此后,著名的点将录要数近现代的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与钱仲联的《近代诗坛点将录》、《近代词坛点将录》[1]。鄙人何德何能,敢比前辈、时贤,但是一时技痒,喉中之梗,不吐不快。于是东施效颦,做此《当代诗坛点将录》。所收之人,以一九四九年后仍然在世者为候选者(大致以钱钟书、钱仲联一辈人为主,稍前稍后的也一并列入)。当代人旧体诗

2、集出版的较少,再加上本人学识浅薄,眼界狭窄,一定会有许多不当之处。望网上诸君批评指正。倘若哪位觉得在下所点诸人不愜合人意,从而重新做一点将录,后来居上。那更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抛砖引玉。此文可以速朽了。此外,当代写旧体的人实在不多,有些所谓的旧体诗有实在污人双目,所以要凑够一百零八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只好有几个算几个了。好在范烟桥的点将录也没凑够一百零八人,这也算有例可循吧。[1]钱仲联的点将录还有《顺康诗坛点将录》、《道咸诗坛点将录》、《光宣词坛点将录》、《浣花诗坛点将录》等。托塔天王晁盖陈衍石

3、遗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按体例不应入此录,但当代旧体诗人多与之相交颇深。如钱仲联、钱钟书、冯振、夏承焘等人之诗,皆为此老《石遗室诗话续编》所采入。钱仲联尝与石遗共事无锡国专,唱和之作颇多,后仲联作《梦苕庵诗话》及其他论文,论及石遗处俯首皆是。默存颇以早年与石遗唱和及为其采入诗话事为平生得意处,屡屡言及。石遗逝后,二钱均有挽诗。冒孝鲁为冒鹤亭之子,石遗后辈也,与之交游自不在少,然叔子于石遗所论甚苛,有论诗绝句论陈衍云“白发江湖兴不殊,阉肰媚世语宁诬,平生师友都轻负,不负萧家颖士奴”。石遗身后,毁之者颇多,钱钟书所谓“纷

4、纷轻薄溺寒灰”,然二钱均有持平之论。要之,石遗于当代旧体诗人,或唱和,或提携,均有重要关系,仿佛晁天王之于梁山诸好汉也。晁盖殁而诸好汉受招安之萌芽发,梁山事业自此毁,亦如石遗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及见后来旧诗坛之式微也。旧头领一位,舍石遗而其谁?及时雨宋江钱仲联钱仲联诗,冠绝侪辈,自九一八事变后所作感时伤世诸诗,均可抗手人境庐。仲联得名甚早,交游亦广,可谓“一生相识满天下”,老辈如陈石遗、金天羽、杨云史、张尔田等人,同辈如杨无恙、王蘧常、钱钟书、冒孝鲁、苏渊雷、冯振、饶宗颐、夏承焘等人,均为梦苕翁故交也。又,此翁早

5、年执教无锡国专、大夏大学等校,建国后长期执教于苏州大学,门下桃李之盛,时人无出其右者。余常见梦苕翁照片,此老身材五短,置身梦苕庵著述中,使人于著述等身之虚说,顿生形象之实感。所作诸点将录及诗话、论文,包罗万象,古今诗人皆在品评之列。呼群保义,及时之雨,矮宋江非此莫属。玉麒麟卢俊义钱锺书钱默存诗,誉之者颇多,毁之者亦不复少,正如世人对此老《围城》之态度。《槐聚诗存》一册,令人生厌处,在于无一字无来历,用僻典处亦触目皆是。大抵钱钟书,博学强志之聪明人也。典故摇笔即来,不自觉亦不自禁也。要之,掉书袋处是默存诗短处,然其短

6、处,恐非有真才学者不能到也。又,槐聚诗多为五七言近体。陈衍于清末尝做《诗人榜》,无第一名,第二名为郑孝胥。石遗尝言“惜无长篇,否则可为第一”。默存诗长篇亦少见也。钱钟书少作论吴宓诗云“辛苦亭林作郑笺”(吴宓诗集自注甚多)。今《槐聚诗存》自注亦不为少,除本事外,注典故处亦甚多。或曰乃钱老自注,或曰乃编辑所注,亦小觑天下读书人也。苏渊雷论槐聚诗云“有句无韵,有意无情”,前者深得我心,后者不敢苟同。钱著《谈艺录》,迄今以来,诗话类之仅见也,曰里程碑亦可也,然无恐其已为珠峰,后人不能后来居上也。入云龙公孙胜王蘧常王瑗仲《明

7、两庐诗》,余未见刊本,只从前人、时贤诗话及报刊中获读其诗数十首。王瑗仲、钱仲联当年合刊《江南二仲诗》时,尚未及而立。然已教老宿缩手。江南二仲自此诗名满天下。后王瑗仲“去为古文辞”,于诗词一道,不甚措意。腾空之龙,一入云端,见首不见尾也。钱仲联作《梦苕庵诗话》,采录《明两庐诗》颇多,所评亦甚高。“七律自老杜以后,义山、东坡、山谷、遗山,变态已尽,时贤散原,从山谷入,而不为山谷门户所限,故是键者,然恨其音调多哑,时人大抵犯此病。瑗仲诗则不特造意炼句,别开天地,且其声调,高下疾徐,皆合律吕,吟而绎之,如闻箫韶,此虽学力,

8、亦关天分”,仲联论散原、瑗仲处均甚当,然捉置一处,瑗仲自生色不少,散原不免“陪绑”之嫌,一笑。实则瑗仲诗所谓音调佳处,亦不过衍明前七子一派遗绪,仲联未免阿其所好也。试以《梦苕庵诗话》所采录者论之,好用“万”“千”等数字,不免算博士之讥。如“相看岁尽三千里,剩有肠回十二时”,“梦回万象立灯前”,“万里梦魂通一息,十半湖海照双清”,“万重夜色压纶巾”,“一夜乱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