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

ID:33763078

大小:363.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8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_第1页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_第2页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_第3页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_第4页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第7卷2007笠第4期12月中国发展ChinaDevelopmentVol-7Dee.No.42007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社区"探讨高吉喜,田美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北京100012)摘要:该文对生态社区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归纳,认为生态社区是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其注重整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达到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高度统一;该文总结出生态社区的发展特征并提出生态社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生态社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关键词:生态社区;发展历程;特征;前景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其起居的主要场所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能提供居

2、住的场所,而且能够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早期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人类必须寻求使自身得到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而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寻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生态社区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的出现体现了人居需求的发展,又体现了生态保护需求的发展。目前对于生态社区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和内涵做了相关的探索,有关生态社区的含义尽管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生态社区的理念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3、思想,寻求整合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生态社区的“生态“不是简单的生态学含义而是广义的概念,包含“环境生态化,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生态社区是“具有适当的地域范围与人口规模,具备共同的生态文化意识,是环境宜人、社会和谐和经济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收稿日期:2007—06—25作者简介:高吉喜(1964一),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E—mail:tianmeiron9007@163.COB1生态社区发展历程1.1生态思想的启蒙生态社区的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古代时期人类聚居地多数是规模小并靠近大自然,人类

4、对居住区规划建设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如《宅经》中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态度的凝练表达。中国的风水学说提倡住宅和聚居地形式要根据外部的生态环境来构建,如元大都建设体现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等,这种在聚落选址、布局、绿化等方面自发地考虑了生态平衡要求的建设,是朴素生态学思想的萌芽。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理论,认为人类居住的理想城市应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这一理论被公认为生态社区思想的萌芽,标志着人类开始冷静的思考居住区“人一自然”关系,社区生态意识开始启蒙。1.2生态思想的积淀20世纪20年代巴洛斯和波尔克等人提出“人

5、类生态学”,把生态学思想运用于人类聚落研究,生态社区思想的雏形开始形成。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理论,主张人的工作、交往与自然相融合以及城乡并蓄的居住环境。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生态学原理开始运用到城市社区的规划以及社会群体的产生、渗入、过滤等过程。20世纪50年代开始,寻求“人一社会一环境”和谐的人本主义思想提出,对社区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1963年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建立了人类聚居学学科,着重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态环境的复合关系,力图创造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的聚居环境。1967年美国的麦克哈格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首次将生态价值观带入城高吉喜等: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7市设计

6、,强调了自然环境因素在社区土地规划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标志着生态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建筑学的奠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国际性的绿色运动兴起,生态社区思想的发展也开始加快。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为生态社区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明确提出“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1976年联合国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一次人类住区大会上成立了联合国人居中心(UNCHS),开始关注包括从城镇到乡村的人类居住社区的发展,并认为“人类住区不仅仅是一群

7、人、一群房屋和一批T作场所。必须尊重和鼓励反映文化和美学价值的人类住区的特征多样性,必须为子孙后代保存历史、宗教和考古地区以及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区域”。1977年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把城市规划目的定为创造一个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强调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1.3生态理念与实践的蓬勃发展1984年中国著名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等提出了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生态控制论原则/原理。1985年德国建筑师格鲁夫针对现代都市一味追求生活便利与效率而牺牲自然环境与人性化特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