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

ID:33769244

大小:1.9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1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_第1页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_第2页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_第3页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_第4页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_第5页
资源描述:

《砖墙、砌块墙、隔墙、变形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墙体构造章节组成:4.2砖墙构造4.3砌块墙构造4.4隔墙构造4.5变形缝主要知识点:勒脚、散水、防潮层、踢脚、窗台、过梁、圈梁、构造柱、砌块墙和隔墙构造、变形缝4.2 砖墙构造4.2.5砖墙的细部构造4.2.5.1勒脚概念:勒脚是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处的表面保护和饰面处理部分。高度:一般指位于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也可根据立面的需要而提高勒脚的高度尺寸。作用:加固墙身,防止外界机械作用力碰撞破坏;保护近地面处的墙体,防止地表水、雨雪、冰冻对墙脚的侵蚀;增强建筑物立面美观。做法:防水砂浆抹灰处理(图4-4(a));用石块砌筑(图4-4(c));

2、用天然石板、人造石板贴面(图4-4(b))。   图4-4  勒脚构造4.2.5.2墙身防潮层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上升,使位于勒脚处的地面水渗入墙内而导致墙身受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构造形式上有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两种形式。位置:水平防潮层一般应在室内地面不透水垫层(如混凝土)范围以内,通常在-0.060m标高处设置,而且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mm;当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如碎石、炉渣等)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一皮砖的地方,即在0.060m处;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

3、平防潮层,并在靠土壤一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将两道水平防潮层连接起来,以避免回填土中的潮气侵入墙身。如图4-5所示。    图4-5  墙身防潮层的位置水平防潮层的做法:1、油毡防潮层:如图4-6(a)所示,目前较少采用。                          2、防水砂浆防潮层:如图4-6(b)所示。它适用于抗震地区、独立砖柱和震动较大的砖砌体中,其整体性较好,抗震能力强,但砂浆是脆性易开裂材料,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或因砂浆铺贴不饱满时会影响防潮效果。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如图4-6(c)所示。它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

4、筑中,但应把防水要求和结构做法合并考虑较好。≥100mm20    图4-6  水平防潮层的做法垂直防潮层的做法:在需设垂直防潮层的墙面(靠回填土一侧)先用1:2的水泥砂浆抹面15~20mm厚,再刷冷底子油一道,刷热沥青两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掺有3%~5%防水剂的砂浆抹面15~20厚的做法。                       4.2.5.3踢脚概念:外墙内侧或内墙两侧的下部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作用:加固并保护内墙脚,遮盖墙面与楼地面的接缝,防止平时使用中污染墙面。高度:一般在120~150mm,有时为了突出墙面效果或防潮,也可将其延伸至90

5、0~1800mm(这时即成为墙裙)。常用的面层材料:是水泥砂浆、水磨石、木材、缸砖、油漆等,但设计施工时应尽量选用与地面材料相一致的面层材料。4.2.5.4散水概念: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作用: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下滴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宽度和坡度: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坡度一般在3%~5%左右,外缘高出室外地坪20~50mm较好。做法:一般可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砖块、石块等材料做面层。由于建筑物的沉降、勒脚与散水施工时间的差异,在勒脚与散水交接处应留有20mm左

6、右的缝隙。如图4-7所示。     图4-7 散水构造4.2.5.7圈梁概念: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的水平方向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又称腰箍。作用:增强楼层平面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并与构造柱组合在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构造尺寸: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其宽度同墙厚,在寒冷地区,为了防止“冷桥”现象其厚度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应小于180mm,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位置:应根据结构构造确定。当只设一道圈梁时,应设在屋面檐口下面;当设几道时,可分别设在屋面檐口下面、楼板底面或基础顶面;有时为了节约材料可以将门窗

7、过梁与其合并处理。数量应根据房屋的层高、层数、墙厚、地基条件、地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附加圈梁:圈梁必须是连续闭合的,但当遇有门窗洞口致使圈梁局部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应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如图4-11所示。但对有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圈梁不宜被洞口截断。     图4-11  附加圈梁4.2.5.8构造柱作用:因此在6度及以上的地震设防区,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位置:一般设在外墙转角、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较长墙段的中部及楼梯、电梯四角等。由于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不同,

8、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也有所不同。构造要求:构造柱必须与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构造柱的最小截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