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

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

ID:33774295

大小:3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_第1页
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_第2页
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_第3页
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_第4页
资源描述:

《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晋阳学刊2010年第2期·文学研究·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杨宏(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摘要:不同时代的读者身处不同历史背景之下,对同一主题的解读和阐释不可避免要受到他所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陶渊明晚年作品《桃花源记并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幻“桃源”世界。作品本文具有的模糊性和开放性,为后世读者的个性化解读与传释留下了广阔空间,其中宋人王令的法制思想、魏了翁的理学情怀、章悖的文明开发边地、方回的君臣讨论等内容,都是对桃源主题的异化和深化。关键词:桃源;母题;宋诗;阐释中图分类号

2、:1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0—2987(2010)02-0110—04同一“主题的异化和深化,是古典作家以自己的方式处宋两个时代历史大环境、社会状况、思想、学术文化的差异决理传统题材的两个出发点,也是他们使自己的作品具备独特定的。由于宋王朝和其它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和战争,以及性的手段”【j】。正如姚斯所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最后毁于异族手中这些与唐王朝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影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响,宋代以桃源为隐逸之境的解说除了隐逸的古老话题之外,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

3、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又增添了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色彩,不事二主的忠臣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气节,体现出爱国主义与华夷之辩的交叉互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诗人们将隐逸之境与理想之邦结合起来进行阐释,隐逸在”啊。不同时代的读者身处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因而具有了是为了寄托对国家、君主忠贞不二的高尚情怀,理想之邦是严不同的“期待视野”(horizonofexpectations)p~e,-=。笔者曾在《桃守三纲五常,对君主国家绝对忠诚的秩序井然的道德社会,如源母题在宋代诗

4、歌中的承与变》郾一一文中分析研究了从陶果有人对君主不敬或是不尊,那么便是国之大敌。王安石说渊明以后到宋代的桃源诗歌之4种阐释倾向:仙乡桃源,即桃源是一个“知有父子无君臣”的理想社会,这种解说遭到了将桃源看作是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隐逸桃源,视桃源为隐方回的严厉批驳:逸场所;理想之邦,将桃源视为上古时期的理想王国或以个王介甫“知有父子无君臣”之句,尤为悖理。楚人理想来重筑桃源社会;现实桃源,即用心去体验现实社会虽三户,亡秦必楚,不遽亡之,则亦避之,盖深知君中的美好,求证桃源世界的存在。这4种阐释倾向,前3种在臣之义者。介甫殆未知也H

5、。唐代已经出现,特别是以桃源为仙境的解说,是唐代诗人最在方回看来,王安石完全不知君臣之大义,违背了为赞同的。宋代诗人在继承发扬前3种解释的同时,提出了“理”。其实不只是方回,宋代很多文人对王安石的一些类似全新的第四种解说。无论是沿袭唐代还是创新研发,宋人以的无君言论是非常反感的。王安石曾在另一个历史主题诗其特有的视角对桃源母题进行了异类解读。歌——《明妃曲》中发出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曲》二首其一)[51-8,和“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嘲卷:的感一、爱国理想对桃源母题的升华和深化慨,这几句诗引起了轩然大波,同王安

6、石一同求学于欧阳修的宋代桃源诗中的隐逸主题在继承前代以桃源为风景如王回,埘王此句持否定态度,“黄山谷云往岁尝与王深父语此画、幽深难觅的避世深隐之处的解说基础上,又引入新的忠诗,以为词意深尽。深父日:‘不然。孔子云‘夷狄之有君,不如君爱国主题。在宋代文人看来,隐逸避世除了个人原因之外,诸夏之亡也’,‘人生失意无南北’此语非是。深父斯言可谓忠还与国家命运、个人节操密切相关。这种思潮的形成是由唐孝之心矣。”喏集卷-·19o王回对王诗的评价是从道德伦理、华夷收稿日期:2009-10-25作者简介:杨宏(1977一),女,山西太原人,四川

7、大学博士研究生,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基金项目: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工程项目研究成果之一。·110·杨宏:异化与重构——宋人对桃源母题的另类阐释之辩的角度提出的。他认为,夷人是野蛮而无礼的,即使有君下之君臣关系,这便牵涉到爱国与否的问题了。在面临国家王管理,也比不上华夏之人没有君主,王安石的说法是不对危亡之际,任何人都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始终忠于自己的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南”要远远超过“北”。国家、忠于国家的象征——君王。当北宋都城被金人攻破,朝从艺术角度看,王诗也违背了儒家传统

8、诗教要求的“怨廷被迫南迁之后,宋金之问战争不断,而宋人却无力抵抗,一而不怒,哀而不伤”。朱弁在其所著《风月堂诗话》卷下中记载向以正统、文明自居的华夏大国居然被蛮夷小国逼迫如斯,这了一个太学生对此诗的评述:“太学生虽以治经答义为能,其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来说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