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

ID:33782501

大小:85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1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_第1页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_第2页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_第3页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_第4页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长春: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鐘離氏始祖“宋襄公母弟敖”新证暨“鷔鷔雝雝”释义的再探讨胡长春安徽大学文学院郑樵曾言: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谱》二书,二书皆本《左传》。由于文献不足,郑樵作《通志》[1]时,于锺氏、鐘離氏即言之不详,或有牴牾之处。其云“鐘氏:晋伯宗之后,伯宗,晋之贤者,为郤氏所譖,被杀。子伯州犁奔楚,邑于鐘離,今濠州也。子孙以邑为氏,或言锺,或言鐘離”;又云“鐘離氏:姬姓,即鐘氏。以伯州犁居鐘離,故曰鐘離氏。亦省言鐘氏。州犁与晋同姓,而《世本》云与秦同祖,何也?”[2]对锺氏或鐘離氏到底是子姓、嬴姓还

2、是姬姓,郑樵已无法下断言。笔者重检文献中关于锺氏或鐘離氏先祖的线索,仅发现以下记载:1.《国语·晋语五》韦昭注:“伯宗,晋大夫孙伯纠之子。[3]2.《世本八种·王谟辑本》:“伯宗氏:晋孙伯起生伯宗,因氏焉。”[4]《世本八种·茆泮林辑本》:“鐘離:嬴姓,与秦同祖,其后因封为姓。”[5]3.《元和姓纂·卷一》:“鐘: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鐘離,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鐘氏。”[6]4.《新唐书·宰相世系四上》:“宗氏出自子姓。宋襄公母弟敖仕晋,孙伯宗为三卿所杀,子州犁奔楚,食

3、采于鐘離。州犁少子连,家于南阳,以王父字为氏,世居河东。”《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上》:“鐘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以为姓。”[7]梳理上述文献,我们能得出伯氏、鐘氏与宗氏之间的关系:鐘氏与宗氏出自子姓,皆伯宗之后。宋襄公母弟敖仕晋[8],伯起[9]生伯宗,伯宗为晋三卿所杀,伯宗子州犁仕楚,食采于鐘離,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鐘氏。因而笔者赞同常茂徕[10]所订谱系:《新唐书》言“鐘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伯宗之后也”,又言“宋襄公母弟敖仕晋”,但《左传》未记载此细节,《

4、新唐书》乃正史,想欧公修《新唐书》时定有所本,决不会想当然耳。2007年,安徽省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一套,有銘文的計5枚。其铭文“余氒(厥)于之孫”[11]为我们提供了出土文献的证据。刘信芳先生认为鎛鐘銘文内容涉及童麗公(古鍾離國之先公),並可由此確證舒城鼓座銘文“童鹿”亦應釋為“鍾離”。并联系鳳陽鍾離古城遺址曾出土漢代“鍾離丞印”封泥,知先秦地名“童麗”、“童鹿”至漢代已寫作“鍾離”[12]。刘先生的文章非常有价值且极具启发意义。1980年9月,安徽舒城九里墩古墓出土一件圓形鼓座,外圍上下

5、二圈各鑄一圈銘文,銹蝕嚴重,多數字跡模糊不清,釋讀困難[13]。近年重要的研究成果有,何琳儀师釋出“童鹿”二字[14],單育辰先生釋出鼓名“(鳧)”字[15]。茲錄銘文前五句:隹(唯)正月初吉庚午,余□氒(厥)于之玄孫童麗公,擇其吉金,玄鏐鈍呂,自乍(作)(鳧)鼓。[16]舒城鼓座銘文“余□氒(厥)于之玄孫”与卞莊10鎛鐘銘文“余氒(厥)于之孫”词例相同,刘先生定为一人,甚确。舒城鼓座銘文“余”后一字模糊不清,而卞莊鎛鐘此字銘文极为清晰,作下揭三形:9-2  9-2(翻轉字形)10-2  10-

6、2(翻轉字形)11-7-1  11-7-1(翻轉字形)[17]此字应隶为“敖”。“敖(10-2)”显系从“”从“攴”,“敖(9-2)”、 “敖(11-7-1)”两字左上部本应作“卜”,讹变为“屮”是因其与右上部从“屮”类化而致,此类现象古文字中习见,无庸赘言。如此,则即鍾離氏始祖“敖”。鐘蔚伦先生认为“敖(遨)”是鐘姓“接系始祖”[18],即“宋襄公母弟敖”。后笔者又详察铭文,发现“氒”后一字非“于”,而是“士”字误倒。  《集成》429.1  (倒转字形)如此当读为“氒(厥)士”。“氒(厥)于

7、”一词殊为不解,而“氒(厥)士”一词已见叔夨方鼎[19],《诗·周颂·敬之》有“陟降厥士”和《桓》“保有厥士”,“厥士”虽一直无确诂,但从鐘離公先祖与唐叔虞同样是“厥士”的身份,我们还是能大致推断出鐘離公先祖身份之显赫。所以铜鼓主人自豪地称:“我是敖厥士的玄孫”。以示其出自帝王之家。卞莊一號墓鎛鐘铭文为锺氏或鐘離氏氏姓资料提供了原始的出土文献证据,极为珍贵,其重要性有如下几点:1.可证《新唐书》“宋襄公母弟敖仕晋”确有所据,益信正史之权威;2.可补《元和姓纂》之缺。《元和姓纂》言“桓公曾孙伯宗,

8、仕晋”;于“伯宗”父、祖并无交代,据此,综合传世文献,能理清锺氏(鐘離氏)谱系;3.可证“锺氏(鐘離氏)出自子姓”。再释“鷔鷔雝雝”从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敖”字,笔者马上联想到莒平钟形容钟声的“鷔鷔雝雝”的“鷔”,其字作下揭三形:《集成》174 《集成》172 《集成》176与安徽鳳陽縣卞莊一號墓出土鎛鐘銘文极其相似。9-2  10-2  11-7-1由于两组字都属于春秋时期文字,这为我们重新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笔者又重新细察莒平钟銘文,发现此组字也当分析为从“”(头发两根、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