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ID:33790044

大小:55.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_第1页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_第2页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_第3页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关于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篇章,教学改革实施若干年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引导学生养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更新观念,改变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总是喜欢满脸笑容、和善慈爱、宽容赏识、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师,从心底里排斥板着脸孔、苛刻责备、明嘲暗讽的教师,所以,教师

2、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很重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放下自己的架子,放松自己的面孔,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以平等、民主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激情感染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才会有求知欲,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被激活了。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1.巧用

3、课件,激励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运用谈话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感观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时,我巧妙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出鼎湖山多姿多彩、迷幻多变、奥祕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欣赏。一上课,学生就进入美的境界之中,整堂课由于有直观的形象、悦耳的泉声,学生情趣盎然,求知欲望强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探究质疑,合作交流,气氛相当活跃。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生既获取了知识要点,领悟到了鼎湖山美的真谛,又身临

4、其境地受到了“美”的熏陶,提升了审美能力。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2.注重差异,激励信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直是我教育教学的总则。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来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我会针对本节课所授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情,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自行探究。如学习了《打开文学之门》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优美的句段。(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优美片段,并默写。(3)写一段你对“文学”认识的文字。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

5、难、由简到繁,分别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由于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信心,课堂自主学习的氛围愈加浓烈了。三、激励质疑,启迪思维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课堂结构,就必须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应该允许学生随时''插嘴”大胆提问,乃至于与老师争辩。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行为,我往往严加斥责,明嘲暗讽,这样做不仅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当然也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6、学生有疑而问,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教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如今,面对学生课堂上的随时“插嘴”,我总是抱着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耐心引导和解答。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文段中有对百草园生活片段的追忆。有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桑套'是不是超市里卖的那种?我们本地出产吗?”"老师,油蛉和斑螯这两种昆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习性?”突然冒出这样的问题,着实把我给''难”住了,同学们开始了七嘴八舌的争论,终也无果。于是我把他们的疑问布置成课后作业,让每个同学通过问询、查找资料

7、来解决问题。再次上课时,同学们把查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尽管授此课的学时有所延长,但我面对同学们的疑难给予了他们探究的自主性,满足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方式,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切身感受到了:更新教师观念,转变师生角色,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关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思维,是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参考文献[1]《新课程学习》。[2]《语文教学与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