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

ID:33798687

大小:815.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_第1页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_第2页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_第3页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_第4页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624Journ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46(5)*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1)1)1)1,2)白媛张建松潘东华王静爱(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100875,北京;2)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100875,北京)摘要基于灾害系统理论,通过对低能见度灾害案例梳理,构建由大雾、暴雨、沙尘暴、降雪4个灾种构成的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分类系统,并提出了低能见度灾害链.以灾害发生的相对频度为

2、低能见度灾害危险性指标,编制危险性图谱,并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形成低能见度灾害类型频度图.对低能见度灾害的空间分异及组合规律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雾和暴雨高危险性区域分别覆盖了全国高速公路的24%和18%,机场的166%和129%;其中具有4个灾种影响的低能见度致灾区域覆盖了全国38个城市和22%人口;具有3个灾种影响的致灾区域覆盖全国308个城市和579%人口.因此,低能见度灾害的综合评价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风险防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关键词雾;暴雨;沙尘暴;降雪;交通承灾体;危险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种恶劣天气,较少基于多年平均发生频率

3、将导致低能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见度的多种天气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因此,本文基于交建成通车以来,截止2008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通承灾体,从理论上构建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分类[1]达到603万km,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航空运输业系统,着重探讨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的多度、频度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截止2006年共有国及强度,并分析我国低能见度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从而[2]内航线1068条,旅客运输量增长至145亿人次.随为交通运输部门备灾、防灾和减灾提供决策依据.着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见度对交通1能见度灾害系统构建运输的影响

4、越来越大,低能见度天气成为危害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2005年灾害性天气11低能见度灾害系统低能见度灾害是指由于大致使能见度降低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次数雾、暴雨、降雪、沙尘暴等因素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从[3]约占总事故数的25%.仅2008年1月份由于雨雪而给交通运输、电力、城市建设、空气质量和人民生活[9]低能见度天气造成600多个航班返航备降,8000多个造成损失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4]航班延误,3000多个航班取消.低能见度灾害系统是由低能见度灾害的孕灾环境、承对于低能见度灾害,早期是从气象数值分析模拟,灾体、致灾因子和灾情相互作

5、用共同组成的复杂灾害[56]研究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大部分研究系统.孕灾环境是形成低能见度灾害的气候、地形、水的重点集中在成因、规律、结果预测,而对于低能见度文和植被覆盖等自然要素.致灾因子是大雾、暴雨、降灾害综合影响评价较少.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研究雪、沙尘暴等低能见度恶劣天气现象.低能见度灾害承[7]多集中在大雾、雨雪和沙尘暴天气.冯彦华等利用广灾体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机场、铁路、国道、水运在内的州白云机场最近10a逐时能见度资料普查分析,发现交通运输系统.灾情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相雾和降水是造成低能见度障碍的主要天气现象.孙伟互综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交通硬件

6、受损、交通秩序[8]中统计分析了19871998年间中川机场气候特征破坏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和经济损失.发现,造成低能见度灾害的扬沙主要出现在午后,浮尘12致灾因子分类系统本文选择大雾、暴雨、沙尘[4]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上午及傍晚.罗忠红利用2008暴和降雪4个致灾因子作为低能见度灾害的主要类年1月气象数据,综合分析了低温雨雪天气对航空安型,对历年来发生的低能见度灾害灾情案例进行梳理,[1012]全有巨大的影响.这些研究都注意到了与交通承灾体根据气象部门对各致灾因子的能见度分类标准,的关系研究,但研究内容限于局地天气过程,或探讨一确定了统一量纲的能见度亚类,构建了致灾因

7、子分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20B03)通信作者收稿日期:20090821第5期白媛等:基于交通承灾体的低能见度致灾因子研究625系统(表1).表1低能见度灾害致灾因子分类系统致灾因子类亚类分类标准编号致灾类型编号致灾强度H1大雾天气f1重浓雾能见度<50mf2浓雾能见度50~<500mf3大雾能见度500~<1000mH2暴雨天气r1特大暴雨日雨量200mm,能见度<50mr2大暴雨日雨量100mm,能见度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