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

ID:33799520

大小:227.00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3-01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_第1页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_第2页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_第3页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_第4页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1.原始社会的生活 〔材料一〕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①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②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恃君览》 〔材料三〕长幼侪居③,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④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 ──《列子·汤问》

2、 【解读】《韩非子》是战国法家思想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的文集,对研究先秦思想史尤其是法家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撰,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对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几条材料是关于原始社会的传说,显示了当时没有阶级和国家,没有私有财产,人们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生活。从考古发掘看,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极其艰苦,人的寿命也很短,如根据已发现的北京猿人人骨化石鉴定资料统计,当时约有40%以上是死于14岁左右的儿童。 【注释】①事:从事。②畜:同“蓄”。③侪居:同辈人共居

3、一处。侪:同类。④缘:沿着。 2.井田制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①,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周礼·地官·小司徒》 〔材料三〕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②也……夫仁政必自经界③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④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战国〕孟轲《孟子

4、·滕文公上》 【解读】《孟子》是记载孟子思想言论的著作,对于研究先秦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 1.此时的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臣民也归国王管辖。2.“井田”是人们把一定地段的田地划成若干面积相等的方块、形如井字而得名。既是计量单位,也可以此授田。3.在井田上劳动的人要向国王交纳各种贡赋。4.孟子认为,实行仁政,一定要从治理井田开始。 关于夏、商、周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由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内容不尽一致和对这些记载的理解不同,学术界对井田制度的看法众说纷纭。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实行过井田制。材料四中孟子对井田制的论述,是先秦典籍中最早关于井田制的材料。但

5、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孟子根据井田制的传闻,为了宣传仁政的政治理想而勾画出来的,其中包含了某些真实的历史情景,也有孟子的理想成分。 【注释】①率土之滨:四海之内。②十一:指税率十分抽一。③经界:井田的界划丈量。经,即界划丈量。界,指沟田之类的界限。④慢:打乱。 3.劳动者不愿在井田上耕作 〔材料一〕正月,令农始作,服于公田农耕,及雪释,始耕焉……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不均之为恶也,地利不可尽,民力不可惮;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①之以事,而民不为。 ─

6、─《管子·乘马》 〔材料二〕今以众地②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审分》 【解读】1.“均地分力”,即把土地分配到个体,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共同耕作(指在井田上劳动)的不利之处是人们没有积极性,“有所匿其力也”。春秋时期,井田制日趋瓦解,均地分力的个体耕作逐渐取代了在井田上的集体劳动,共耕井田(公田)时,劳动者没有生产积极性,“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而“均分地力”可以使“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反映了周代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

7、有制产生的情景。 【注释】①道:通“导”。②地:用作动词,耕地。4.各国的税制改革 〔材料一〕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籍①,以丰财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二〕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桓公曰:“伍鄙②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③,则民不移;政不旅旧④,则民不偷⑤;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陵阜陆⑥,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⑦,则牛羊遂。” ──〔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 〔材料四〕郑子产作丘⑧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

8、为虿尾⑨。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⑩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