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赋衡裁雨村赋话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

ID:33802848

大小:6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1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_第1页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_第2页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_第3页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_第4页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律赋衡裁雨村赋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律赋衡裁》与《雨村赋话》:——乾嘉古律之争格局下的律体赋学.(浙江大学中文系 孙福轩 杭州 310028)【提要】由《律赋裁衡》而发轫的清代律赋学,经李调元的《赋话》成为自觉的赋体批评,两者共同构建了清代律赋学的完整体系。概而言之有以下三点:一是以唐是尚的“尊唐”观念的形成;二是以作家评点为主体内容的赋史观的确立;三是以唐“律”为主的赋法和艺术技巧批评。由于《律赋衡裁》、《雨村赋话》沿袭的仍然是传统的摘句评点、赋后点评的诗文批评形式,且对清代的赋作没有更多关注,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关键词】《律赋衡裁》;《雨村赋话》;律体赋学;局限性作为

2、中国古代第一部有系统性的赋话类著作,李调元的《赋话》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学者的叙述话语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赋话》地位的隆尊可能是和李调元的政治地位相关的,而赋学理论却是由其前贤汤稼堂的《律赋衡裁》所发见的。为此,对于《雨村赋话》与《律赋衡裁》的关系不可不辨之在先。一 《雨村赋话》与《律赋衡裁》的关系在《赋话》序中,李调元曾经明确说明“杭郡汤稼堂前辈刻有《赋律衡裁》一书,颇先得我心。……而又兼以稼堂所评骘者,拈出之以定其归。”可见他对《律赋衡裁》的倾心,在与诸子讲论中,也是以汤稼堂对唐赋的评点为论赋指归。考《律赋衡裁》,

3、为汤稼堂编纂的清代较早的律赋选本,刊刻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国家图书馆存瀛经堂藏板,封面署《历朝赋衡裁注释》,太史汤稼堂先生鉴定,仁和周辰吉、周生山编次,杭州蒋佩朝考典),书内中缝上端署“律赋衡裁”四字,下署“仁和汤聘评骘,钱塘周嘉猷、周鉁搜辑,仁和汤三省复审。”卷首有序,《例言》8则,为汤稼堂所写,略述律赋的发展演变及是书编纂之意义。赋选分“天时、地理、人事、物类”四类,选录以唐代律赋为主,附以少量宋人律赋佳作;第五卷为“别录”,收录南朝沈约、吴均、张正见、庾信数篇骈赋和唐宋张说、张何、白居易、刘允济、司空图、陆龟蒙、欧阳修、苏轼、赵孟頫

4、的赋(非规范的八韵)数篇,以示源流与类变。后有余论48则,每篇赋后有一尾评。例言、余论和尾评构成汤氏论赋的主要内容,其后该书多为人所采录,沈钧德《历朝赋钞》(乾隆三十年巾箱本)卷首引录《律赋衡裁》“例言”5则,潘世恩《律赋正宗》(道光二年凤池园刻本)引录《律赋衡裁》“余论”12则,杨泗孙增辑的《唐律赋钞》(道光三松堂刻本)卷首《律赋集钞》中引录《律赋衡裁》“余论”10则,程祥栋《东湖草堂赋钞》引录《律赋衡裁》“余论”41则,顾蒪《律赋必以集》(嘉庆年间刻本)引录《律赋衡裁》“余论”41则等。由上述赋钞引录《律赋衡裁》的情况来看,《律赋衡裁》确实可

5、以称得上是清初一部具有纲领性的律赋学著作。它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即是为整个清代律赋学的体系建构开启了先路。概而言之,有如下数端:一是律赋史观的确立;二是律赋“尊情”艺术观的初步形成;三是以句法赏鉴、风格批评为主体的形式论。此后经由李调元的阐发,形成了一代律赋...学的极盛局面,出现了以浦铣、王芑孙、汪庭珍、朱一飞、余丙照、侯心斋、吴锡麒、陈寿祺为主体的律赋学中兴,虽然咸同以降,以唐赋为尚的创作倾向开始转到独钟时赋(馆阁赋),但律赋论者还是以格律、平仄、结构、押韵为探讨的具体内容,形式上还是选评结合,依赋立论,无论是就赋论形式还是其风格、内容而言,

6、依然没有脱离《律赋衡裁》和李调元《雨村赋话》所确立的赋论规范。李调元是清代赋论中最早推介汤稼堂《律赋衡裁》的。在其《赋话》新话中,就有很多条目同于汤氏《律赋衡裁》的评语。詹杭伦的《李调元及其<雨村赋话>》言《雨村赋话》六卷共215则,其中出自《律赋衡裁·余论》的共有41则,所占比例不到五分之一。邝健行主编《新亚学术集刊》第十三辑,香港:新亚学术集刊出版委员会1994年版。许结认为詹氏统计不准确,而断定李调元“新话”中出自《律赋衡裁》“例言”“凡例”(共56则)中的共有53则,即“余论”48则加“例言”5则。其实,《赋话》摘引汤稼堂《律赋衡裁》的远

7、不止如此。又据詹杭伦后来增补前作的《论<雨村赋话>对<律赋衡裁>的沿袭与创新》詹杭伦《唐宋赋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372页。和笔者自己对两书的详细比对,《雨村赋话》摘录《律赋衡裁》之处在190则以上,即《例言》5则(《赋话序》中采录一则,实为6则),赋篇尾评在137则左右,余论48条则尽为采录。而《雨村赋话》六卷合起来论赋内容共为215则,如此说来,也只有区区二十余条为李调元的论赋见解,无论是赋史论,还是风格论、作家作品评点,凡涉及到重大的赋学问题者,李调元无不摘引自《律赋衡裁》,摘引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8、有的是全文录引,有的是增减内容,有的则是变换说法。但何以“抄袭”的《雨村赋话》声名鹊起,而汤稼堂的《律赋衡裁》隐而不彰呢?就我看来,这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