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两则》教案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

ID:3381005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_第1页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_第2页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_第3页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_第4页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梦溪笔谈〉两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梦溪笔谈〉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采草药》一文列举理由,引证事实,说明事理的写法;领会《雁荡山》一文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层次分明,叙述中又各有侧重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摘录重点字词,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和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特点:记事与说理有机结合,条理分明,文笔朴实简练。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和讲析法。五、教学时数:两课时六、教学

2、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刚刚学习了《科学是美丽的》一文,领会了科学美,今天我们就学习两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板书课题并解题:“则”就是“条”,我们通常所说“新闻两则”“笔记一则”也是这个意思。二、作者简介。沈括及《梦溪笔谈》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革新吏治,颇多建树。曾出使辽国,严词驳斥辽国争地的要求,在镇守西北时,积极巩固边防,多次击败西夏贵族统治者的军事侵扰。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

3、方面有精湛的研究(物理学和地质学方面的某些见解和发现,比欧洲早四、五百年,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如初中所学《活板》),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梦溪笔谈》全书26卷,《补笔谈》1卷,《续笔谈》3卷,共30卷,609条,分故事、辩证、乐律等17目。除了论述文学、史学、艺术等外,主要记载论述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反映了十一世纪我国科学的辉煌成就。据统计,该书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就有二百余条,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

4、幅,内容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及工程技术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些科学发明创造,已经列于中世纪世界各国的先进行列。因此,《梦溪笔谈》成了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的文笔朴实简练,记叙翔实,条理分明,毫不刻意于文字雕琢,但带有文学性。课文所选两则,一是说明在什么时间采草药才有效,一是探讨雁荡山得名的来历以及雁荡诸峰形成的原因,都有相当可靠的科学根据。《梦溪笔谈》属笔记体散文。三、研习首则。《采草药》(一)试讲翻译课文,疏通文句。字词正音:掇duō(拾取、摘采)率shuài(大率:

5、大概、大抵)黯恶àn’è(黯:阴暗、暗淡)菔fú(芦菔就是萝卜)愆qiān(过失)筀guì(一种叶细节疏的竹子)畦qí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峤qiáo(岭峤:五岭的别称)并bīng(古代并州)陨yún(坠落)(二)分析文章的内容层次。重点是: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第一步,分析全文的大层次。教师提问:《采草药》一文的层次应该怎样分析?学生讨论前或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还可以给以提示:要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正确分析层次。这篇文章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告诉我们什么时间采草药最合适。作者先否定了古人的错误作法,再说明正确的作法。讨论后,教师小结,明确全文分为两层:

6、第一层,开头两句。第一句说“古法采草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观点十分鲜明,否定了古法。为什么“此殊未当”呢?第二句说明理由是“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第二层,从“大率用根者”到“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阐释自己的观点,说明采草药什么时间最恰当。第二步,分析后面一部分的小层次。教师提问:全文第二层是从正面说明什么时间采草药最恰当,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几小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可做提示:什么时间采草药最恰当呢?作者的观点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限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文中有两句表明作者这个观点的、结论性的话。找出这两句话就有了分析层次的依据。学生讨论后,教

7、师小结,明确这部分内容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大率用根者”到“皆不可限以时月”。“皆不可限以时月”是结论,表明观点,意思是说都不能用固定时间、月份加以限制。为什么呢?因为使用药材的部位不同。作者说明了“用根者”、“用叶者”、“用芽者”、“用花者”、“用实者”这五种情形,指出采用的部位不同,采集的时间就应当不同,怎能固定在同一个时间或月份呢?第二层,从“缘土气有早晚”到“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是结论,表明观点,意思是说怎能都用固定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