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

ID:33815752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1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_第1页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_第2页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_第3页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_第4页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文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诗人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质,成为后世正直文人的人生目标。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艺术上,他追求诗歌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这种植皮的风貌在雕琢诗风弥漫文坛的魏晋时代独树一帜,实际上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陶渊明作文一个封建的知识分子,其人生目标自然是通过仕途报效国家。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当时的政治形势不如其意。官场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令他无法忍受。这一切让他失望痛心,怀着一种不甘心而又无

2、可奈何的心态毅然辞官回家。虽然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中富有农趣,但不难看出其中的郁闷和怀才不遇的苦楚。他所表现出来的忧是一种疼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感:尽管他竭力描写他在自己的乌托邦世界里生活的如何逍遥,但他的精神似乎毅然没有完全的解放!从志在四海,到逃避官场,退隐归田,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道路。他以生命的火焰烛照着他的人生里程,用杯中物消尽心中的块垒,而化作一篇篇珠玑般美丽的诗章,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给后世的我们留下有益的启示。论陶渊明对精神家园的探求前言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刻标杆,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优秀代表[1],被称颂为“隐

3、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宗师”,是古今大贤的典范,高风亮节的象征。但是研究者往往只是就其人格或诗品进行论述,容易忽略陶渊明在人生道路上对自身精神家园的探求过程,这是一个人花费一辈子精力的人生探索。像他说的“吁嗟身后名,于我如浮云”(《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他看中自己在现实中的生存价值,而对身后之事,不是很关注。其时陶渊明已有高隐之名,被称为“浔阳三隐”之一,可是相比之下当时的陶渊明依然不如后世声名那样的熠熠生辉,原因正是后人对其人格诗品的大加论述,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士人榜样的位置,却不甚了解这个过着悠然田园生活的诗人那颗追求不已的心

4、,以及在追求中所作出的痛苦抉择。陶渊明追求的是一个人的生存价值,不论是治世还是修身,都要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追求。尽管仕途上的无所作为让陶渊明愤懑不已,诗人的猛志理想无法实现,可是他终究走出了一条让后来士人无比崇慕的道路,也使自己的人生追求为后来的失意士人构筑了一座精神堡垒[2]。孟子有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陶渊明,生于公元三六五年(晋哀帝兴宁三年),卒于公元四二七年(宋文帝元嘉四年)。他的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这个时期晋宋易代,各个地方势力互相争权夺利,民不聊生。陶渊

5、明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曾祖陶侃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但是到陶渊明这一代已经没落。在有晋一代,士族门阀制度愈发严格,一个人能否出仕,能否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他的家族背景。而对与家族已经没落的陶渊明来说,能够在社会上混入上层的统治阶层是具有相当的难度。魏晋以来各种思潮涌动,儒家已经不再一统天下,政治的严酷让玄学清谈愈发严重,更多士人不再关心国家社稷,抱着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生活,缺乏真诚。佛学的兴盛,让更多的人产生远离尘世的想法,希望在一种宁静中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情形下,陶渊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明白物质生

6、活的重要,可是更重视精神上的修养。陶渊明用他的真诚诠释生活,去追求进取,这种真诚也在他的诗文中体现出来,读他的诗可以感受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1出仕与归隐的生命探索8出仕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始终在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在那个君君臣臣的社会里,能够在仕途上大有作为,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可是在那个乱世,政治的残酷性让一大批人不再留恋仕途,宁愿在无为的生活中度过一生。正是在这个社会转变的时期,进取的清议思想转向的无为的清谈,使得一些知识分子萌生远离尘世的想法,进而向隐居生活靠拢。陶渊明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接受这样

7、的思想熏陶,不免也有高幍出世的想法。但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陶渊明,用世思想还是在其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在出仕与归隐之间不断的徘徊,那是追求过程中的一种煎熬,对诗人的一种磨难。陶渊明的仕隐生涯就是这种对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懈追求,仕,侧重于社会价值的追求;隐,归源于个体内在的意愿[3]。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陶渊明真诚的生存状态,在那样的社会中,诗人一直在用这种真诚生活,用心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辞彭泽县令,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在出仕与归隐中不断的徘徊,两种思想的

8、交错让诗人取舍不定:一边是大济苍生的猛志理想,一边是政治腐败、门阀制度严格的黑暗现实,在痛苦的抉择中,在美好理想与残酷现实的不断的碰撞中,诗人最终选择了退出那些无谓的争斗,离开官场去营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