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

ID:33820775

大小:10.02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3-01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航运业成为了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桥梁,海洋运输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运输方式,每年承运九成以上的国际贸易货运量,在每年新增的货运量中,中国的进出口货物超过六成。2003年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将我国逐步建设成为海运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海运要实现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协同发展【lJ。船舶是航运业的主要运输工具,我国航运业要实现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协同发展,首先要考虑发展和提高船舶保障性。船舶具有多任务

2、、多功能、可修复、设备大型和系统复杂的特点,而且对工作人员而言船舶既是工作平台,又是生活平台。船舶在运送货物、完成运输任务时往往需要远离岸基、航程远、出航时间长,且由于所处的海洋环境瞬息万变,船舶的航态也不断交替。为了更加高效经济地完成运输任务,船舶的保障性要求通常较高,要求船舶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少出现故障,即使出现故障也有能力及时维修。近年来,船舶技术飞速发展,性能日益先进,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在船舶中得到了快速地应用。由于船舶设备的研制及使用周期长、设备复杂性不断增强,船舶的保障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维修

3、保障费用越来越高。据统计,某些船舶在维修保障方面花费的费用占整个寿命周期费用的六成以上。众所周知,提高船舶保障性是显著提高船舶综合性能的重要环节,但船舶保障性工作内容多、关系复杂,往往受到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因而很多航运企业亟需找到一个能切实有效提高船舶保障性的途径。考虑到船舶保障性评价贯穿于整个研制与生产过程,是船舶研制与生产众多环节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对船舶设备系统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所以对船舶保障性进行合理的评价,找出影响船舶保障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船舶保障性的有效方法。1.2国内外研究现

4、状目前,相关参考文献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保障性工程研究、保障性评价研究和保障性仿真系统研究。第1章绪论1.2.1保障性工程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中对可靠性及维修性的研究较早,随着将船舶设备纳入到全寿命、全系统及全费用管理中,保障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保障性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保障性工程理论对船舶设备保障性的全寿命过程进行分析。美国国防部率先提出综合保障性的概念。1980年颁布的国防部指令DoDD5000.39中明确规定:“综合后勤保障的主要目标是用可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武器系统战备完好性目标”。1983年

5、颁布的MIL—STD.1388一l《后勤保障分析》中明确了保障性的定义。1997年5月颁布的MIL.HDBK-502《采办后勤》强调了综合保障性的重要性,明确规定:“确保保障性包含到系统性能要求中”。为此,美国军方加强开展设备保障性分析工作,并认为提高保障性是强化系统性能要求的主要因素。张莉芬在《舰船的保障性设计》【2】一文中以舰船设计为研究方向,分析舰船保障性体系,较早地提出在装备设计中纳入保障性问题的思想,并认为提高舰船装备保障性有助于促使舰船形成战斗力。徐宗昌在《装备保障性工程与管理》【3】一书中综合介绍装

6、备保障性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管理的主要方法,归纳国内保障性工程与管理的主要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及国内外最新的理论与方法。宋太亮在《舰船装备保障性工程研究》【4】一文中以舰船装备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保障性工程的含义和特点,然后分析舰船装备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保障性工作任务,最后提出实施保障性工程的6个步骤,并指出试验、评价与改进舰船装备保障性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宋太亮在《舰船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的新观点》[51文中通过应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站在用户的立场重新认识舰船保障性,即实施保障性系统工程需要贯穿于舰船

7、的全寿期中,且保障性试验与评价十分重要。张辉在《我国舰船综合保障研究综述》【6】一文中从保障思想、保障方法、保障技术和保障工程等方面概括总结我国在舰船综合保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加强舰船保障性信息化的研究,建立详实可用的综合保障管理规范、监督体制及评估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化技术在舰船综合保障中的应用。基于证据推理法的船舶保障性评价系统设计张晓鹏等在《舰船装备综合保障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7】一文中首先分析欧美国家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对比指出我国与欧美国家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差距,阐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

8、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我国舰船装备保障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马奇伟等在《装备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81文中首先简介装备保障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内涵,认为在内涵方面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然后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可靠性与维修性是保障性的基础,保障性反过来协调和指导了可靠性与维修性,最后指出未来三者将趋于综合性发展。史荣在《关于设备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设计的几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