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透视教案课件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

ID:33822480

大小:10.3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01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_第1页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_第2页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_第3页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_第4页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绘画透视教案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素描中的透视原理教学目的:透视一直是绘画初学期的难点,本章讲述了细致的透视原理及在透视中我们常用到概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绘画中基本透视理论知识、了解绘画基础知识中透视的重要性并基本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为绘画及设计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介绍透视中所包含的各个概念,并将这些概念配合图形讲述清楚,让学生能够及时在图形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内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中所涵盖的概念比较多,将这些概念理解并应用是本章的难点。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1)《绘画》.谷嶙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参考书目:(1)《素描基础》.张恒国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教学内容与过程:素描写生的时候

2、观察到的景物及其状,因为有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透视变化,不是单凭视觉和感受就能画得正确的,而是需要借助于一些科学理论知识(如透视学)才能画正确。透视学是根据眼睛视物成像的原理,讲述透视规律和画法有关知识。在写生时,要运用这些知识深入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得出正确的认识,把物象的形状画正确,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这样,即使所想象设计的物象尚未做成,也可用透视画法将它预先正确如实的画出来。一、透视的类型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前两种又叫焦点透视)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

3、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

4、和次体物的虚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别。)三、透视学常用名词和图例(如图)1.视点——画者的眼睛位置。2.视心线——视点与画面的垂直线。3.心点——眼睛正前方画面上的一点,也是视心线与画面的垂直相交点。4.视平线——通过心点的一条水平线,因为与眼睛(视点)等高,故名为视平线。5.视角——观察景物两端的两条视线所成的夹角。透视中,60◦视角是眼睛看到景物最清楚的角度,因此看高大的景物,必须站在景物高度1倍以外才能看全。6.视圈——60◦视角的视线所成的视锥与画面相接的底圈,也就是事物最清楚的视野,亦称视域。人距画面近则视圈小,人距画面远则视圈大。7.画面

5、——透视画面必须画在视圈之内,可大可小。透视画面如超出视圈太多,所画物象的形状会出现异常或变形,这就是没有掌握好透视原理或应用不当的原故。8.基面——透视模型的底板,也即平常事物时的地面。1.基线——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画透视图时,接近基线的物体都为实长、实高、实宽、实大。基线虽然是画面与基面的相交线,但在作图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或抬高,或降低,但物体仍为实长、实高、实宽、实大。四、视平线的确定和应用在画画时,视平线是必须要确定的标准线。它是画面上的上下分界线,是画面上水平面无限远延伸的边线,是画面上假设的无限远处的灭线,也是画面上各种方向的水平线的最远处消灭点都消灭在此线的

6、灭线,也是使画面统一、稳定、有序的线。例如眼睛以上看到的消灭线就要向下消灭在视平线,在眼睛以下看到的消灭点就要向上消灭在视平线,而不同角度的水平线又消灭在视平线上各特有角度的消灭点上,因此画面上错综复杂的消灭线有序不乱,使之统一安定。1.视平线的定法:在一幅画上或照片上,只要把直立或平置的方形的两边延伸而消灭在一点,通过此点画一水平线就是视平线;活在直立物上的上下许多消灭线中,哪一条消灭线最水平,视平线就与消灭线相重叠,视平线就在此高度处(如图)。如在画面上找不到方形来确定视平线时,只要画上有两个等高的人或画两条等高直线、等宽的水平线也行。在模型上定视平线,先定心点,再过心

7、电画一水平线即可。写生时可用铅笔水平横放在与眼睛等高出比看,是在对面实物的哪一处高,或高出几倍,或低下几倍,或在几分之几处。如比看是在墙的1/2处,则在画纸上先画墙高,再在墙高1/2处画一水平线便是视平线。如果比看是在门的1/3处,则在画纸上先画门,再在1/3处画一条水平线,便可确定为视平线的高度;或在纸上适当位置先画一条视平线,再按1/3的比例,在视平线以上画门的1/3,在视平线以下画门的2/3便成(如图)。或画桌子,依视平线(用铅笔水平)比看,如桌子在视平线以下1/2处,则可先画桌子,再在桌子上方1倍距离处画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