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

ID:33831960

大小:56.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_第1页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_第2页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_第3页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_第4页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冬眠及非冬眠棕黑锦蛇血细胞比较观察摘要:为了研究蛇类在冬眠和无冬眠状态下血细胞的适应性,以辽宁地区产的棕黑锦蛇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计数。实验结果,冬眠组红细胞体积小于无冬眠组。白细胞中冬眠组淋巴细胞最多,无冬眠组单核细胞最多。结论,棕黑锦蛇在冬眠和无冬眠时,血细胞有着明显的适应性变化。关键词:棕黑锦蛇血细胞形态学参数冬眠,对于爬行动物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对环境的适应行为。血液作为运输营养和氧气的重要载体,其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对蛇类外周血细胞的已有较多的研究(李丕鹏,1997;吴孝兵等,1998;李殿伟等,2007),而有关冬眠对爬行动物的血液学的研

2、究,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报道。本文对棕黑锦蛇(Elapheschrenckii)幼体冬眠与非冬眠的血液形态等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提供更多有关棕黑锦蛇生物学基础资料。1材料与方法实验用棕黑锦蛇均为2011年8月份孵化个体,冬眠组和无冬眠组设置温度分别为6°C和25°C,湿度为60%o2012年2月中旬冬眠组和无冬眠组各选取一条体表无损伤,大小相当的健康幼蛇,乙瞇麻醉后,在近心脏部位剪开腹壁,暴露心脏,心房采血制作血涂片。涂片自然风干后,瑞氏染液染色,运用0LYMPUS显微镜观察、测量、白细胞分类计数。2结果棕黑锦蛇血细胞与其他爬行动物一样均包括红细胞、

3、白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白细胞又可分为三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天青粒细胞)。2.1红细胞冬眠组棕黑锦蛇幼蛇的成熟红细胞及胞核均呈椭圆形,胞质嗜酸性,染色均匀,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结构较致密,嗜碱性,着色深。无冬眠组与冬眠组的棕黑锦蛇外周血红细胞,虽然在胞质和胞核的着色特性方面基本相近,但由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可以看出无冬眠组红细胞(1.6)明显较冬眠组红细胞(1.52)长大,红细胞呈长椭圆形。无冬眠组红细胞核,长径与短径比值(2.27)较冬眠组的(1.46)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拉长。另外,在无冬眠组中,红细

4、胞核呈现较多的不规则形状,如细胞核内有圆形空泡或者有胞核周边有大小不等的突起等。2.2白细胞实验观察的冬眠组和无冬眠组的棕黑锦蛇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均为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别占白细胞总数的67%和76%。但在冬眠组中淋巴细胞占优势,而无冬眠组中单核细胞占优势。在粒细胞中,冬眠组略高于无冬眠组。细胞形态上,单核细胞胞质较丰富,呈灰蓝色;核肾形,位于细胞一侧,呈蓝紫色。淋巴细胞大多呈圆形,胞核为不规则的圆形,呈蓝紫色,染色较均匀。嗜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多为圆形,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形态、大小各异的颗粒。嗜天青粒细胞近圆形,胞质内含有丰

5、富的染成浅紫蓝色的颗粒,胞核椭圆形常位于细胞的一侧。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小的,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中充满嗜碱性颗粒,呈蓝黑色或深紫色,颗粒聚集在细胞表面。2.3血栓细胞棕黑锦蛇的血栓细胞呈长卵圆形,比红细胞小。细胞核椭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呈蓝紫色,细胞质较少,呈浅蓝灰色。血栓细胞常聚集成群,大约2-9个一群。3讨论3.1红细胞大小红细胞在循环血中承担这重要运送氧气的作用,其细胞大小的变化与其机能状态、气候变化、海拔高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四眼斑水龟外周血红细胞的研究(傅丽容等,2004)以及程备久等(程备久等,1996)在鳖血

6、细胞数量的季节变化及形态结构研究中均印证了上述结论。在高温季节8月份,四眼斑水龟外周血红细胞体积(雄性,27.35±0.66um)明显大于1、3月份(雄性,22.51±0.18um;20.32土0.26um)o对于棕黑锦蛇外周血红细胞在冬眠组(低温)表现为体积小,无冬眠组(高温)则是体积大。而且李殿伟等(李殿伟等,2007)提供黑龙江棕黑锦蛇(5-8月份)外周红细胞测量参数相比较,冬眠组和无冬眠组红细胞的长短径的比值小于其的数值。这种数值差异是否与不同地理居群之间的累积变化,以及不同季节和温度下红细胞的适应性调整有关,还是由于棕黑锦蛇实验观察个体数

7、不足而引起的误差等需要进一步探讨。3.2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白细胞在参与机体的特异和非特异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幼体棕黑锦蛇的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含量高,几乎占白细胞总数的80%(非冬眠)或70%(冬眠),说明在棕黑锦蛇幼体阶段无粒细胞(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对机体防御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李殿伟等(李殿伟等,2007)报道了棕黑锦蛇(Elapheschrenckii)等10种成体蛇白细胞的分类比值。其中棕黑锦蛇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分类百分比与本实验的实验数据有所差异。可见人工孵化的棕黑锦蛇在进入冬季后,不管

8、是无冬眠还是冬眠,在白细胞分类中均表现出与野外自然生产的同种蛇有明显差异。这样的差异有待深入探讨。参考文献:[1]李丕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