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

ID:33838635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1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1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2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3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4页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www.wenyanhanyu.com/zhuzhici/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  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  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

2、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其一)年代:唐作者:刘禹锡《竹枝》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作品赏析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

3、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www.wenyanhanyu.com/zhuzhici/全诗

4、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

5、,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竹枝词(其二)年代:唐作者:刘禹锡《竹枝》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情。作品赏析  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

6、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

7、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刘禹锡竹枝词九首:http://www.wenyanhanyu.com/zhuzhici/竹枝词(其三)年代:唐作者:刘禹锡《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西春水彀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作品赏析  

8、杨柳本是夹河而生,诗人用“桥东”“桥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