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

ID:33841836

大小:54.2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1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_第1页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_第2页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_第3页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_第4页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美德在身,良知在心,责任在肩中国已有悠久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德,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孟子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圆之器;距者,正方之器”。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荀子说过:“人无礼则补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古至今美德还有许许多多,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以坚持德育为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曾参养志诗曰: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啮其指,负薪归庐。曾子名参,字子舆,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与父亲曾点都是孔子的优秀学生。曾子非

2、常孝敬他的父母,尤其是他顺承亲意、养父母之志的孝行,成为后世普遍赞美和效仿的典范。在日常生活中,每到吃饭的时候,曾子一定都会细心观察和体会父母的饮食口味与习惯,并将父母最喜欢吃的食物牢牢记在心里。因此,一日三餐,曾子总能准备出父母最爱吃而又很丰盛的菜肴。父亲曾点深受圣贤教诲的熏陶,平常乐善好施,经常接济贫困的邻里乡亲。对于父亲的这个习惯,曾子也同样铭记在心,所以,每次父母用过饭后,他都会毕恭毕敬地向父亲请示,这一次余下的饭菜该送给谁。在曾子的心中,时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父母所喜爱的一切事物,他也都会放在自己的心里,以便随时可以满足父母的心愿。父亲平时很喜欢

3、吃羊枣,曾子就会在外出时尽量给父亲多带回一些。待父亲过世之后,曾子睹物思情,看到羊枣,他就想到父亲在世的情景,心中不免勾起无限的伤痛。所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忍吃羊枣了。有一次,曾子到山里头去砍柴,只有母亲在家。不巧家里突然来了客人,母亲一时不知所措,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礼,情急之下,她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头,希望曾子心中能有所感应,赶快回家。果然,母子连心,曾子正在山中砍柴,忽然感觉一阵心痛,他马上就想到了母亲,于是,就赶紧背着木柴赶回家中。还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蒸梨给年迈的婆婆吃。当时梨蒸得还不熟,她就端给婆婆吃。曾子看了非常生气,也很懊恼,就把妻子休出家门。从

4、此,曾子没有再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儿子曾元从小就教得非常好,使他后来也成为了贤达之人。曾元长大成人之后,因为思念自己的母亲,向父亲请求是否可以把母亲接回来住,但是曾子并未答应。他告诉儿子说:“人一生最重要的无过于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于孝道。一个女子嫁到丈夫家,最重要的是要使这个家能够承上启下,也就是能孝敬公婆、教导子女、辅佐丈夫。”由此可见,曾子极其重视孝道。他认为妻子连蒸梨这种小事都处理不好,又怎能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怎能尽到一个儿媳、母亲和妻子的本分?如此身教会有损于家风,导致家门不修,也会影响到后世子孙。所以与妻子分离也实在是不得已之举。曾元

5、听到父亲这番意义深远的话语,也理智地认同了父亲的看法。又有一次,曾子路过一个叫“胜母”的地方,他很避讳这个名字,所以就不肯踏入这个地方。孔子知道曾子是一个孝子,所以将“孝道”的学问传述给他。在《孝经》当中,孔子与曾子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开解无遗。他嘱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发扬光大。由此可见,曾子的为人和孝心孝行非同一般常人。曾子不但对于奉养父母的身体非常重视,即使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当中,也非常谨慎,惟恐有辱父母养育之恩,担心因为自己表现不好而使父母蒙羞。同时,他更非常留意如何教导自己的学生,时刻以自己的修身来做学生们良好的行为典范。所以,他的学生“子思”

6、继承了他“养志”的精神,不仅使自己成为了贤人,他的学生“孟子”后来则成为“亚圣”。曾子一生秉承孔子的教诲,依教奉行,专心致力于孝道,也用自己一生的行持来告诉我们,如何顺承亲意,如何将孝道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他不但做到了“入则孝,出则弟”,还做到了“谨而信”,并且把夫子所教的这些德行流传于后世,培育他的学生。而由他所传述的《孝经》,也流传千古,直至今日。期间不知造福和成就了多少的家族与朝代。纵观天下父母之心,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希望他们能有所成就。然而,成就“功名利禄”并不算真有成就,而成就“道德学问”才算真有成就。何谓良知?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

7、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人有不学习就能做的是人的本能,有不经考虑就知道的,人的良知。为何要提良知呢?明代王守仁文治武功,戎马倥惚,仍不忘讲学,讲的就是良知。有一次一个乡绅请他讲学,问他:“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他用原话回答说: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说的多好啊!良知乃个人行走于世间的道德基础,没有良知,人同物就没有什么差异了;良知乃社会发展的要义,没有良知的社会只有一条出路,即消失,良知乃民族的黏合剂,没有良知的民族必会走向灭亡。良知是个人行为的道德准绳,2009年5月7日晚25岁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在过斑马线的时候被快速行驶的跑车

8、撞死,肇事的胡斌是杭州某高校的学生,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