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

ID:33847554

大小:25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01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_第1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_第2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_第3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_第4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许芬英反思、总结学习、提升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一、教育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行动:行动1:进一步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行动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行动3:加大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力度行动4:突破重、难点问题行动5:大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二、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经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化。研究怎样体验?关注规律的发现与归纳,并与同伴交流。关注生生交流,经验共享、

2、互补,并在讨论中加深理解。研究哪些内容可以探究?(1)关于数学活动关注数学的本质,让学生体验“数学化”。(2)关于自主探究选择合适的内容探究、不轻易放过探究的机会,关注探究情景的创设、探究中的设问。(3)关于合作交流。关注生生合作、生生交流。(四)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二)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三)关注过程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计算器、计算机,繁琐的运算、探索规律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尝试用教材教,教材内容可以重组、增补取舍三、机遇与挑战并存,力求与课程改革同发展1.带着问题学习(1)学习数学专业知识,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研

3、究者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本质理解,对学习内涵的深刻把握;但对常态的学校生活了解不多。●教师侧重于对学生深入细微的了解,教学技巧熟练、度的把握得当;但常局限于自身已有经验。(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理论:学习形式分为三种: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上位学习——适合用发现、探究式教学;并列学习——适合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数学的事实知识——数学名称、符号、图形表示等,可用教师讲解、告诉的方式教学;数学技能——画图、书写格式等,需要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才能掌握。●顾泠沅研究总结中国有经

4、验教师的经验:脑中分豆子——半具体、半抽象是实现实物到抽象数学概念过渡的关键。1.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de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问题(1)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未突出“有余数”这个要点(2)习惯于程式化训练:3×()<7括号里最大能

5、填几?未关注试商的现实意义(3)表面地寻找规律16÷5=3……117÷5=3……218÷5=3……319÷5=3……4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分豆子脑中分豆子算式运算(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寻找规律“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豁然开朗:表象操作是形式化的重要中介如退位减法23-8=?学生有多种思维水平:第四种:已经自动化第五种:说出算理23-8=10+(13-8)=1523-8=(20-8)+3=

6、1523-8=(23-10)+2=15停留于第一、第二种水平的学生“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从第二到第三种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表象操作,越过这一步,才能达到计算自动化,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并说出算理。第一种:第二种:形式化寻找意义23-815第三种:2、设计“铺垫”引导探究--中学数学《勾股定理》a2+b2=c2勾股定理是数学教改的晴雨表:文革前的欧几里德几何体系、文革中的“量一量、算一算”、之后的“告诉结论”、“做中学”,直到现在的探究式等。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数学论证乃至数学决策等三大能力,勾股定理教学正是一个恰当的例子。问题(1)把勾股定理作为一个事实告诉学生,能否通过

7、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做铺垫,引发学生的数学猜想(2)勾股定理的证明有难度,能否在上述铺垫的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自行论证,并从中懂得反驳与证明的价值改进运用“脚手架”理论,通过“工作纸”进行“铺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教学协助,帮助学生完成在现有能力下对高认知学习任务的难度攀升。在方格纸内斜放一个正方形ABCD,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1,怎样计算正方形ABCD的面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和斜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前面提供的方法分别计算下列四个图形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