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ID:33853584

大小:225.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_第1页
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_第2页
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第1期(总第175期)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李砚波,张绍杰(1.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Hilt300072;2.天津大学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摘要】混凝土夹芯板的截面及配筋形式受到限制,且其上层混凝土层很薄,截面中性轴位置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截面承载力的较大变动,如果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会偏于不安全。利用MATLAB编程软件依据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理论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对混凝土夹芯

2、板受弯构件进行了正截面受力全过程的计算分析。提出求解混凝土夹芯板受弯构件截面受压区高度的方法以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关键词】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全过程分析;中性轴位置;MATLAB程序【中图分类号】TU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864(2013)01—0054—03混凝土夹芯板,是一种集承重和保温隔热为一体图。为了进行对比分析,附加三种截面尺寸相同配筋的新型建筑结构板件;是混凝土夹芯板式结构体系的不同的分析模型⋯,其上下层纵向钢丝分别为:3@主要承重构件。

3、由于混凝土夹芯板本身构造的要求,50和3@25(模型二)、3@50和3@50并用中3其底部受拉钢丝的配置受到限制,配筋形式比较固间隔加密(模型三)、∞@50和@50(模型四)。定。混凝土夹芯板主要由上下两层很薄的混凝土层各种材料属性参照实际混凝土夹芯板构件材料来承担外荷载的作用,在受力过程中截面承载力对其试验实测出来的值取用,属性取值见参考文献[2]。截面中性轴位置会较为敏感;另外,与普通矩形混凝2受力全过程分析土适筋构件不同,混凝土夹芯板构件受力破坏时上层(1)程序分析基本假定:①平截面假定;②

4、混凝混凝土的压应力不能达到其抗压强度,受压区混凝土土受压本构关系曲线采用经典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的压应力分布图接近于三角形分布。鉴于此本文利应变关系;③混凝土单轴受拉本构关系曲线采用简化用自编计算机程序对混凝土夹芯板受弯构件进行了的混凝土受拉的应力与应变关系,见参考文献[4];④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分析来精确确定混凝土夹芯板受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模型构件上下层钢丝网弯构件截面中性轴的位置并提出了混凝土夹芯板受片的纵向受拉钢丝的本构关系按文献第6.2.1条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4、5款取用

5、;⑤忽略混凝土夹芯板中聚乙烯夹芯层的1程序分析模型及材料属性受力作用;⑥忽略斜插丝的受弯作用;⑦忽略混凝土混凝土夹芯板是由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层和中夹芯板的滑移变形。间聚苯乙烯夹芯保温层组成;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层(2)全过程分析。截面全过程分析是指对截面中所配钢筋是由冷拔低碳钢丝通过纵横两个方向点从受力开始直至截面达到其极限状态整个过程中进焊所形成的钢丝网片所组成;斜插丝穿过聚苯乙烯保行的内力及变形情况的分析。利用MATLAB编写计温层连接上下钢丝网片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算程序对构件进行计算分析。本程

6、序采用直接施加变形法n对模型构件加载,具体分析步骤如下图2。利用此程序可以顺利的完成构件的截面全过程分析,~2@5o能够得到在不同应变下所对应的中性轴的位置和相应的截面弯矩等重要结论。3程序计算结果的分析04.so为了对比分析混凝土抗拉强度和上层纵向钢丝对受力构件截面中性轴位置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利图1截面尺寸及配筋用上述程序对四种混凝土夹芯板分析模型分别进行为了较好地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与试验模型了下述四种工况的分析计算;工况一(GK1),考虑混相同的分析模型。本文主要分析模型一的上层钢丝凝土

7、的抗拉强度及上层钢丝的作用;工况二(GK2),网片纵向钢丝为中2.02@50,下层钢丝网片纵向钢丝忽略中性轴以下混凝土的抗拉作用,其它与工况一相为@50;图1为分析模型一的横截面尺寸及其配筋同;工况三(GK3),忽略上层钢丝的受力作用,其他与李砚波等:混凝土夹芯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分析55况把C点视为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D点时,下层纵向钢丝被拉断,下层混凝土层完全断裂破坏而退出工作,混凝土夹芯板受力截面破坏,构件宣布破坏。(2)工况二、工况三与工况一截面中性轴位置变化曲线的比较。为了研究混凝土

8、抗拉强度和上层纵向钢丝对混凝土夹芯板截面中性轴位置和受弯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GK1、GK2与GK3情况下模型一的截面中性轴位置的变化曲线对比图,如图4所示(根据研究需要,取重要部分的曲线进行说明)。图4工况一、二、三中性轴位置对比图图2程序分析流程图工况一保持一致;工况四(GK4),同时忽略混凝土的从图4可看出,混凝土抗拉强度和上层纵向钢丝抗拉强度和上层钢丝的作用。对截面中性轴位置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很小,故在进(1)截面中性轴位置随弯矩的变化规律(工况行混凝土夹芯板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