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ID:33853632

大小:107.1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1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2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3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4页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复习提纲(完整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离散数学》期末复习大纲(完整版)(含例题和考试说明)一、 命题逻辑[复习知识点]1、命题与联结词(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价↔),复合命题2、命题公式与赋值(成真、成假),真值表,公式类型(重言、矛盾、可满足),公式的基本等值式3、范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极大(小)项,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4、公式类型的判别方法(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合取范式法)5、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本章重点内容:命题与联结词、公式与解释、(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公式类型的判定、命题逻辑的推理[复习要求]1、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联

2、结词的概念;理解用联结词产生复合命题的方法。2、理解公式与赋值的概念;掌握求给定公式真值表的方法,用基本等值式化简其它公式,公式在解释下的真值。3、了解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理解极大(小)项的概念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概念;掌握用基本等值式或真值表将公式化为主析取(合取)范式的方法。4、掌握利用真值表、等值演算法和主析取/合取范式的唯一性判别公式类型和公式等价方法。5、掌握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疑难解析]1、公式类型的判定判定公式的类型,包括判定公式是重言的、矛盾的或是可满足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真值表法,二是等值演算法。2、范

3、式求范式,包括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关键有两点:一是准确理解掌握定义;另一是巧妙使用基本等值式中的分配律、同一律和互补律(排中律、矛盾律),结果的前一步适当使用幂等律,使相同的短语(或子句)只保留一个。3、逻辑推理掌握逻辑推理时,要理解并掌握12个(除第10,11)推理规则和3种证明法(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和归谬法)。例1.试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1);(2)()2.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是恒真?恒假?可满足?(1)(PÙØP)«Q(2)Ø(P®Q)ÙQ(3)((P®Q)Ù(Q®R))®(P®R)解:

4、(1)真值表PQØPPÙØP(PÙØP)«Q00101011001000111000因此公式(1)为可满足。(2)真值表PQP®QØ(P®Q)Ø(P®Q)ÙQ00100011001001011100因此公式(2)为恒假。(3)真值表PQRP®QQ®RP®R((P®Q)Ù(Q®R))®(P®R)00011110011111010101101111111000101101011111010011111111因此公式(3)为恒真。3.┐QÙ(P→Q)蕴涵┐P(an:法1:真值表法2:若┐QÙ(P→Q)为真,则┐Q,P→Q为真,所以Q为假,

5、P为假,所以┐P为真。法3:若┐P为假,则P为真,再分二种情况:①若Q为真,则┐QÙ(P→Q)为假②若Q为假,则P→Q为假,则┐QÙ(P→Q)为假根据①②,所以┐QÙ(P→Q)蕴涵┐P。)4.利用基本等价式证明下列命题公式为恒真公式。((P®Q)Ù(Q®R))®(P®R)((PÚQ)ÙØ(ØPÙ(ØQÚØR)))Ú(ØPÙØQ)Ú(ØPÙØR)(1、证明:((P®Q)Ù(Q®R))®(P®R)=((ØPÚQ)Ù(ØQÚR))®(ØPÚR)=Ø((ØPÚQ)Ù(ØQÚR))Ú(ØPÚR)=(PÙØQ)Ú(QÙØR)ÚØPÚR=((PÙ

6、ØQ)ÚØP)Ú((QÙØR)ÚR)=(1Ù(ØQÚØP))Ú((QÚR)Ù1)=ØQÚØPÚQÚR=(ØQÚQ)ÚØPÚR=1ÚØPÚR=1((PÚQ)ÙØ(ØPÙ(ØQÚØR)))Ú(ØPÙØQ)Ú(ØPÙØR)=((PÚQ)Ù(PÚ(QÙR)))Ú(ØPÙ(ØQÚØR))=(PÚ(QÙQÙR))Ú(ØPÙ(ØQÚØR))=(PÚ(QÙR))ÚØ(PÚ(QÙR))=1)5.用形式演绎法证明:{}蕴涵证明:(1)规则P(2)规则Q(1)(3)规则P(4)规则Q(3)(5)规则Q(2)(4)(6)R®S规则P(7)P®S规则Q(5)

7、(6))6.用形式演绎法证明:(蕴涵A证明:(改()(1)A规则D(2)A∨B规则Q(1)(3)规则P(4)规则Q(2)(3)(5)D规则Q(4)(6)规则Q(5)(7)规则P(8)E规则Q(6)(7)(9)规则Q(1)(8))7.┐(P∧┐Q),┐Q∨R,┐R蕴涵┐P(1)┐Q∨R(2)┐R(3)┐Q(4)┐(P∧┐Q)(5)┐P∨Q(6)┐P)8.某案涉及甲、乙、丙、丁四个,根据已有线索,已知:(1)若甲、乙均未作案,则丙、丁也均未作案;(2)若丙、丁均未作案,则甲、乙也均未作案;(3)若甲与乙同时作案,则丙与丁有一人且只有一人

8、作案;(4)若乙与丙同时作案,则甲与丁同时作案或同未作案。办案人员由此得出结论:甲是作案者。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解:对问题中的四个简单命题用P1,P2,P3,P4分别表示甲,乙,丙,丁作案,则办案人员的推理如下:前提:1)ØP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