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甲醛治理专家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

ID:33854346

大小:63.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_第1页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_第2页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_第3页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_第4页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室内甲醛治理专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前必读让人们放心地呼吸你知道室内空气中的甲!是从哪儿来的吗?甲!的挥发期有多少年吗?它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吗?每年因此有多少人死亡吗?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亚西教授介绍:室内装饰物(合成板、墙布、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涂料等X家具、桌椅中均存在甲醛,它是从胶粘剂中向外释放的,此外,香烟等一些有机材料燃烧后也会释放甲醛。甲醛挥发期为3至15年,它具有较高的毒性,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是世界长期难以攻克的难题。经常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发鼻

2、咽癌、结肠癌、脑瘤、白血病;记忆力减退,胎儿畸形或死亡,精子畸形或死亡。我国每年因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污染死亡人数高达11.1万人,每天大约300人,相当于全国每天的车祸死亡人数。据调查显示,儿童白血病患者家中大多曾在半年内装修过;而全世界为此生病与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2800多万人。目前去除甲醛方法:一、利用吊兰等植物可清除空气中20%的甲醛,而植物吸收饱和后,自身消化能力仅为5-8%,其他12%-15%只是沾附在叶子毛细血管壁上。二、活性炭是国际公认的去除甲醛物质,但它具有吸附慢、容易饱和、不可再生等特点。此外,光触媒、化学

3、清除剂和开窗透气等方法,根本无法清除长期挥发的甲醛,固有世界性难题之说。一个令各国相关专家们头疼多年的有效去除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的世界性难题,竟然被山东省东营市一位七旬退休老干部给攻克了,这无疑引起了国际同行业轩然大波。他发明的复合型材料,不仅可以强力吸附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而且其吸附力高达活性炭5倍以上,并具有可再生等特点。多次检测后,我主管权威部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要求联合研发。一时间,该材料的主要发明人傅桂云名声鹊起……一退休干部攻克袪除甲醛世界性难题“就想为社会做点事儿“不信找不出解决难题的办法”傅桂云,

4、1941年生于山东省济宁市,1964年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长期担任过工厂的技术负责人,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有一定实战经验。2001年,他从山东省东营市外经贸委主任岗位退休后,就琢磨自己的晚年做点什么,他觉得自己对解决技术难题很有心得,就想在这方面把余热发挥岀来。于是,他东奔西走,先后担任了数十家企业顾问,闲暇之余还应邀为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授课。同时,他以饱满的热忱担任了东营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一天,当他从电视节目中了解到室内甲醛等污染造成世界性严重危害后,就决心向这一难题发起挑战。他说:“每年因室内甲醛等

5、有害气体污染,导致2800多万人生病甚至死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呀,我就不信找不出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自此,他先后考察了目前各种去除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材料,认为吸附法是最简单易行的,且不用能源,投入较少。但现用吸附剂——活性炭和硅藻泥的效果都未令他满意。他想,有没有一种能快速吸附室内、车内甲醛、苯、氨等多种有害气体,并能够反复利用的复合型材料呢?到网上一查,竟然全世界没有这种材料。于是,傅桂云就开始了这…材料的研制和测试工作。经过两年多N次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这种复合型材料。据傅桂云介绍,这种吸附材料是由二氧化硅、硅

6、藻土、沸石粉等多种矿材复合而成,完全无毒无辐射。为了证实该材料的可靠性,傅桂云还当着记者和另一位同事的面,将圆条状吸附材料含在口中,一会儿,将材料拿出来,把口水咽下。他笑道:“如果有毒或者有辐射,我敢这样吗?”2010年9月,东营电视台播放了这样一条新闻,在东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轻工建材实验室,实验人员对这种圆条状固体材料做了两个试验:一是工作人员在两个烧杯中同时注入烟雾,装有吸附材料的瓶内烟雾迅速变淡;另一实验是在一个桶内加入甲醛,指示器显示,桶内空气甲醛含量为5.0PPM,放入吸附材料后,指示器显示的甲醛指数迅速下降,两

7、小时后降至1PPM左右。“经检测,这种材料的吸附率竟能达到80.7%o它的标准不仅超过了普通企业标准,也超过了国家标准。但如要得出准确检测数据,最好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东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轻工检验室主任刘莉新说。“这是国内外最靠前的产品”2012年1月16H,记者跟随傅桂云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在30立方米试验舱内,工作人员释放了超过国家标准30倍的甲醛,随后将他们联合研制的强力甲醛祛除机拿进实验舱,开机一个多小吋后,测试仪显示,舱内甲醛含量已降至国家标准值以下。据该材料联合发明人、东

8、营大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豫生回忆,第一次来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时,就引起了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开始,专家们不相信,测了几遍后,专家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当天,他们就拍板一起联合开发。”邹豫生说,“此后,山东理工大学闻讯也主动要求参与了联合研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