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ID:33856635

大小:1.41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3-01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_第1页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_第2页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_第3页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_第4页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编号:单位代码:10068密级:公开学号:Y110250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隐喻认知对比研究ACognitiveAnalysisof“Foot”MetaphorinEnglishandChinese学生姓名:赵莉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申请专业名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指导教师姓名:项成东专业技术职称:教授提交论文日期:2014年1月万方数据ACognitiveAnalysisof“Foot”MetaphorinEnglishandChineseByZhaoLiliATHESISSUBMITTEDTOGRADUATESCHOOLIN

2、PARTIALFULFILLMENTOF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UndertheSupervisionofProfessorXiangChengdong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January2014万方数据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外国语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万方数据致谢研究生生活

3、转瞬即逝,当这篇论文完成,也就意味着又要再次告别学校生活。这两年半来收获颇丰,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新同学,更是有幸能聆听许多教授讲课,对语言学从懵懂无知到现在有了大概理解。当然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导师项成东教授。我非常有幸的跟着项老师学习了三个学期,从语用学到跨文化交际到认知语言学到论文写作,是项老师引领我走进认知语言学的殿堂,对隐喻产生了兴趣。这三个学期的授课以及对我的论文指导过程中项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在学业和为人处世上都获益良多。在我论文选题比较茫然的时候,是项老师指引我写了足部隐喻。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项老师更是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帮我检查论文。在此

4、向我的导师项成东教授表示我由衷的感谢。我也要感谢我研究生时期其他的授课教师,正是由于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认真讲课,无私付出才使我在专业课上取得进步,对语言学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给我们授课的几位女教师,牛顺心和欧青青老师,指引我们如何安排研究生时的学习和生活。我要感谢2011级的同学们,我们在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下一起度过了研究生阶段,尤为感谢我的舍友杨帆和冯艳艳,在我写论文愁苦阶段给予我的帮助,以及在我日常生活上对我无私的照顾。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关心我的学业,不给予我工作压力。在我在家写论文的时候照顾我的日常起居,在我停笔不前的时候一直鼓励我。今后我会加倍努力的学习和工作,绝不辜负他们对我

5、的期望。在此也感谢我所有的亲友给我的关怀。I万方数据摘要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几次理论变迁,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对比论”、昆提良的“替代论”、理查兹的“互动论”观再到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认知隐喻观。隐喻从单纯的语言修辞手段,可有可无的装饰存在到后期被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且思维本质上是隐喻的。其中莱考夫和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被认为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开端。人类的认知都遵循着“近诸其身,远诸其物”的规律,所以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身体隐喻。目前对身体隐喻的研究非常丰富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是对足部隐喻研究相较于“头、心、手”等较少。本文主要采用莱考夫和约翰逊

6、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映射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英汉足部隐喻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根据隐喻基本分类对英语foot和汉语“脚/足”的方位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隐喻进行分析,并描述其向不同域的映射,得出这两种语言均能够映射到三种具体域和四种抽象域。然而由于语言的不同,价值观、认知角度等不同的影响,隐喻投射也有不同。对比研究表明,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过程,都是通过具体的身体部位经验去理解其它抽象的概念,然而不同语言又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关键词:foot;脚/足;概念隐喻;隐喻映射II万方数据AbstractTheresearchonmetaphorhasbeendoneforalongtimeandhasgonethr

7、oughmanytheoreticalevolution,fromAristotle’straditionalComparisonTheorytoQuintilian’sSubstitutionTheory,toRichard’stheInteractionTheoryandfinallytoLackoff&Johnson’sConceptualMetaphorTheory.Metaphorwa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