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

ID:338574

大小:7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07-25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_第1页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_第2页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_第3页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_第4页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姓名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 010603200049  成绩   工作单位中铝河南分公司职务职称工人邮编450041联系方式13838174075完成时间 2010年9月 17试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摘要: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的描写,他们的相爱是心灵的契合,志趣的相投,纯真情感的交流。黛玉纯真、美丽、痴情及卓异才华、诗人气质,使宝玉找到了他心中理想的美,人生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同样,宝玉离经叛道的性格,聪明俊秀的风采,黛

2、玉也最为欣赏,最能理解,因而也引为知己。然而这种建立在相识、相知、相爱以致痴狂的生死不渝之情,却无法见容于贾府及其上层社会,更无法见容于他们所宣扬的封建礼法制度。“金玉良姻”所代表的世俗婚姻观背后,所蕴藏的巨大现实利益、家族利益才是他们真正的考量。而“木石姻缘”及众多儿女的悲惨结局,也敲响了这个家族、这个社会的丧钟。本文试从历史文化背景、宝黛思想性格的龃龉、现实环境的重压、社会缩影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关键词“金玉良姻”“木石前盟”家族利益礼法自由一、宝黛爱情悲剧的历史文化背景《红楼梦》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的清朝中叶,历经史称“盛世”的康

3、、雍、乾三朝。伴随着王朝的巩固,开始大力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将“穷天理,窒人欲”的程朱理学推至顶峰。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市民阶层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生长。于是明清出现被斥为“异端”的,以李贽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反弹:如《金瓶梅》;汤显祖的《牡丹亭》;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拍”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这些都是以“欲”“情”17去反抗泯情、灭欲的礼,宣扬“情”“欲”于人自身的正当性。这种结果大概是极大出乎统治者初衷的。而《红楼梦》不啻为这股思潮的延续。且到了乾隆中后期,所谓的“盛世”已经名不副实——起义此起

4、彼伏:1761年的回族和撒拉族起义、1774年的白莲教山东寿张起义、1786年福建人林爽文在台湾领导的起义,还有1796年王聪儿、珧之福等领导的白莲教起义,更是波及川、陕、甘、楚、豫,历经九年才被镇压。但此后白莲教起义终乾隆、嘉庆、道光,从未间断。可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之深。广大民众已经不堪其苦,所以才揭竿而起。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不啻为一位伟大的预言家,《红楼梦》更是一部盛世危言。他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去告诉人们,那是怎样的罪恶社会!美和爱不属于那个社会,它最终必将毁灭自身!这就是《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是《红

5、楼梦》这部大悲剧中最典型、最撼动人心的部分,如同是《红楼梦》这棵大树的主根。大树结满了爱的果子,大观园、贾府及以外的封建环境则是这棵树赖以滋生的土壤。土壤的污淖导致主根枯死,大树夭折,爱的果子随之陨落,仅剩那死寂一般的土地。这就是宝黛爱情悲剧在这部巨构中的作用和分量。“绛珠还泪”的故事也表明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其积极的意义还在于:“一个不肖的子弟和一个不幸的弱女子却不过和石头和草一样卑微。卑微,然而互有深厚的牢不可破的爱情,就像在生前已经有了情谊和盟誓。”它寄予了作者对封建环境的不屈意志,对由封建家长人工包办的所谓“金玉良姻”1

6、7深深地厌恶。客观上揭露了封建制度及礼教对正常人性的异化和男女爱情的摧残。这样宝黛爱情悲剧除了宿命薄雾下的历史文化背景外,更表现为深刻的各自思想性格中的龃龉和现实环境的因素。二、宝黛思想性格的龃龉作者在宝玉、黛玉身上寄予了某种理想和人生信念,但无论作者还是宝黛都是历史中的人,仍处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都不可能脱离“封建主义经济”这个母体,而求得跨越。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资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宝玉黛玉身上。(一)宝玉一方面拒绝封建仕途经济,把贾雨村之流说成“国贼禄蠹”,深恶“时

7、文八股”,热烈赞美为封建正统人物所不齿的小说戏曲,称《牡丹亭》《西厢记》等书是真正的好文章(第23回),并一把火烧了所谓代圣人立言的书籍(第36回),这就彻底否定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并指向圣人之言、孔孟之道;但他又肯定《四书》,尊重孔孟,尊奉圣人之言:第三回宝玉称:“除《四书》外杜撰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第二十回作者旁叙他的思想:只父兄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忤慢。第十九回袭人复述他的话:“除了‘明明德’外就没有书了”。第七十三回叙“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

8、之阶。”他一面抨击“文死谏”、“武死战”的“君臣大义”,称“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17朝廷是受命于天,若非圣人,那天也断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交代”(第36回)。且面对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贤德妃”这件“个个面上皆有得意”的事情,“独他一个皆视有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