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ID:33863106

大小:103.52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3-01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锃亮(zèng)熏陶(tāo)谥号(shì)白雪皑皑(kǎi)B.省亲(xǐng)上颌(hé)跻身(jī)居心叵测(pǒ)C.啜泣(cuò)束缚(fù)恪守(gè)鳞次栉比(zhì)D.门槛(kǎn)租赁(lìn)联袂(jué)义愤填膺(yīng)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苦脑矫健针砭时弊妄费心机B.引伸谗言耀武扬威轻歌慢舞C.羁绊简陋鬼鬼祟祟再接再厉D.蹒跚

2、坦诚屈指可数千均一发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2)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3)清晨,漫步在桃花湖畔,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4)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将书法艺术真美表现的。A.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B.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C.追赶判断清脆惟妙惟肖D.追求评判清冽淋漓尽致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

3、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素质…”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第34页(共34页)D.我们坚信教育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慢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不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的事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7年5月26日以“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为来”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C.由于受阴天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

4、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B.我们是十四、五岁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D.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生命也不可重复,你只有一个人生。(2)一个人如果对

5、自己的人生不负责,我不相信他会对其他生命负责。(3)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你(4)所以一个人根本的责任就是要对你唯一一次的人生负责。A.(2)(3)(1)(4)B.(3)(1)(4)(2)C.(3)(2)(1)(4)D.(1)(3)(4)(2)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可以说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B.《童年》中阿廖沙是高尔基刻画的一个坚强、正直,充满爱心的人物形象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

6、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第34页(共34页)D.《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以歌颂母爱与童真,赞美美好的大自然为主题 二、阅读与理解9.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

7、的一幅淡远的画面。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8、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第34页(共34页)①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