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

ID:33864635

大小:7.40 MB

页数:196页

时间:2019-02-28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_第1页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_第2页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_第3页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_第4页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趋向动词多义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学号Q主!Q墨QQQ垒AStudyofthePolysemyofChineseDirectionalVerbs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4月一◇●。矽:P鼍辛-k'≮’T●AStudyoftheofChineseDirectionalVerByHuangyuehuaUndertheSupervisionofBaijiehongADissertationSubmitted-toForeignStudiesCollegeOfHunanNormalUniversityInPart

2、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DoctorofPhilosophyintheSubjectof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ChinaApril,2011喜毫0■r,,拳^,≯_.

3、_ll■l0V≯产.Fr-、k1k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内容摘要汉语趋向动词是一个封闭式词类,共有11个,分别为:“来、去、上、下、进、出、起、过、到、回、开’’。汉语趋向动词除了表达移动的趋向也即路径之外,还表达大量的非空

4、间概念,是汉语中义项比较多的一个词类。趋向动词是汉语语言学界的传统研究课题,但以往对汉语趋向动词的语义研究,主要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着眼于对语言事实本身进行描写和归类,对趋向意义之外的不同义项的派生动因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鉴于此,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11个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结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并与相关的英语词语进行了比较。多义词的研究,尤其是多义词义项派生动因的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和难点。20多年来,认知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义项派生的动因进行了探讨。根据研究角度和理论运用的不同,我们将目前认知语言学对义项派生

5、的具体研究归纳为3种不同的模式:(1)概念隐喻模式;(2)语义参数模式;(3)规则多义模式。通过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些局限。概念隐喻模式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定位为两个大的经验域之间的系统映射,这一定位本身及其对隐喻概念的解释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二,没有考虑语言使用在义项派生过程中的作用。语义参数分析模式完全运用Rosch的原型范畴分析方法,以语义参数为依据,根据不同义项之间的家族相似性来分析义项之间的联系。为了完整地构建出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几乎完全放弃了义项的划分标准,将义项分得过细,

6、遭到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强烈批评。同时,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以语义参数为依据对义项派生动因所作的解释,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结构主义的,没有真正地从经验或认知出发解释义项的派生。Evans提出的规则多义研究模式,运用Grady提出的经验相关与感知相似原则,并结合Hopper&Traugott提出的语用加强机制,从经验基础和语言使用两方面来解释义项派生的动因,是目前最为合理的一种研究模式。但我们发现该模式对英语介词的一系列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没有说明为什么介词多义结构形成的基础是经验相关,而不是感知相似或形成转喻概念的所谓相邻关

7、系;第二,对与空间概念相关的功能性经验的定位存在矛盾;第三,没有解释英语介词在义项派生方面的共性以及意义相反的介词在义项派生上的对称性。为了能够充分解释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结构,本文以Evans提出的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理论(以下简称LCCM理论)以及Traugott&‘Dasher最近提出的受邀推理理论(以下简称IITSC理论)为指导,对规则多义研究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一个新的多义研究模式,我们将这一模式称为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多义研究模式(以下简称LCCM多义研究模式)。LCCM多义研究模式的基本假设如下:(1)词的基本词汇概念是进入一个

8、庞大的百科知识结构的入口,这一庞大的百科知识结构被称为认知模型侧重。认知模型侧重由基本认知模型和多个不同的经验共现认知模型构成。其中,基本认知模型由基本词汇概念所赖以形成的百科知识构成;经验共现认知模型由基本词汇概念在某一情景中所刻画的具体经验及其与该经验共现的功能性经验构成。经验共现认知模型中的经验共现关系、基本认知模型内不同经验成分之间的关系及经验成分与词汇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词多义产生的经验基础。(2)语言使用是新义项产生的催化剂,新义项产生的关键,是在.了,一Il√、o..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特定的语境(即所谓的搭桥语境)中,经验共现认

9、知模型中的功能性经验或基本认知模型中的某个经验成分被突显,使该词产生了新的语用含义。(3)语用含义在类似的语境中反复出现,转变为规约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