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

ID:33871348

大小:57.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_第1页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_第2页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_第3页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_第4页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破坏成因和环境修复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各种企业都在各地遍地开花,地方在大力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增强了全社会对水利事业的压力,使其在资金及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把相当的精力投入了“经营”和“创收”,相对忽视了对水环境特别是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笔者将就我国河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作如下分析,并提出个人建议以供大家讨论。关键词:水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环境修复一.水生态环境恶化状况1.1洪涝灾害损失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年间我国因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一万亿元,其中工业及城市的损失约占60%。黄河、海河

2、等北方河流主槽不断淤积萎缩,小水也常导致大灾。洪涝灾害已成为制约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心腹之患。1.2北方河流断流河段增多,断流时间加长。上世纪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断流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至今令我们记忆犹新。由此产生的环境、生态破坏以及对黄河下游生产、生活的影响难以估量。仅在1993年至1997年的五年间,全国由于缺水及干旱而减产粮食达1131亿斤之多。1.3大江大河污染严重,恶性事故不断发生。近1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排向各水系的污染物急剧增加,仅辽河水系每年就排入16亿吨污染物。淮河污染至沿河无水可饮,牲畜饮水中毒死亡的恶性事故震惊全国。七大江河已没有

3、一条干净河流。作为人类文明之镜的许多淡水湖泊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也十分突出。1.4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部分靠近人类活动区的水域,其水生生物及鸟类的栖息和生息环境被破坏,生物种群的多样性逐日减少甚至消失。1.5过度垦荒加速地下水位下降脆弱的生态环境给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因干流自身不产流,天然植被对上游来水的多寡非常敏感。干流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垦了大片土地,增加了灌溉面积,不仅直接破坏了一些天然的荒漠植被,而且造成灌溉用水急剧上升,大量挤占天然植被用水,并减少了对下游水量的供给,使得地下水位加速下降,引起耐旱灌丛和草本的衰败。二、现状成因反思,构筑和谐

4、关系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对于已经出现并将持续恶化的水问题应当去寻求其产生的原因及以后摆脱困境的途径。在此,我们应当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改善关系,和谐发展。2.1重新构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过去的水利工作中,比较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而忽视了对自然的适应。人是这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从人类的起源到发育和发展都是直接受到自然系统的影响和控制,迄今为止,人类为自身的利益,开展了大规模的改造自然活动。但是在创造较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对自然的过分干扰也造成了自然系统的混乱。如过量排放C02、S02,使酸雨及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土壤砂化,森林减少,致使水

5、循环机制改变等。又如干旱地区过分的扩大水田面积,造成下游断流,而且由于蒸发量大造成灌溉土壤盐碱化,需要更多水量洗碱,又导致盐碱化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2.2重新构筑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地表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而我们人类便是生物圈中的一部分,是生物系统中最高级的生物,人类自身的存在仍然需要生物多样性的支持。生物系统的进化仍未终结,失去生物多样性,种群杂交受阻,各种遗传基因的进化将会出现障碍,新种群难以生成,致死遗传出现,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进化。而在过去的人类活动中,人们缺少这一认识,自尊为万物之主宰,一切从满足人类利益出发,肆意破坏其他生物

6、的生活环境,导致大量物种灭绝。在今后的人类生存中,应当学会与其他生物共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应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制约人类活动的原则。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湿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河流、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是水陆交接的地区。但是在过去的水利建设中,因筑坝而阻断了河流的连续性,因筑堤而阻断了水陆的连续性。因此在今后的治水规划中要十分注意对河流、湿地的保护,维护水陆的自然交接。2.3重新构筑人与河流的关系人是从水中生物进化来的。因此人与水应当具有十分亲密的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河流的关系逐渐疏远,或是为了防洪用高

7、大的堤防将人与河流分隔,或由于河流的污染而将其填埋或变为暗渠。许多河流生物灭绝,常年黑臭,使人避而远之。人类与河流直接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把河流这一连接山脉与大海的通路作为一条生物及绿化的走廊,使其成为适合人类休息,娱乐的宝贵自然空间。特别是河流是形成地区风土人情及文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治河要使河流两岸的空间形成为充分体现地区独特风情文化的场所。水利工作除了我们常说的“兴利*除害”之外,还应包括重新把人们吸引到河道空间,增加对水的亲近感这一项新的内容。三、生态环境修复的途径3.1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环境意识人为因素是引起现有水生态环境问

8、题的主因。因此,要根本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