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

ID:33876177

大小:58.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1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_第1页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_第2页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_第3页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2011-01-0316:31:36)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教学论文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感古往今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要,但多数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却少了琅琅书声,显得单调枯燥。语文教师要明确朗读的意义,精心设计朗读环节,指导、示范学生朗读,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朗读,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

2、忘。”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应回归文本,还课堂以琅琅读书声,但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现状。不知什么时候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很难听到或激情飞扬或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师生一堂课里绝大多数时间都纠缠在纷繁复杂的理性分析中,“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教学往往来去匆匆,如雁掠去,且无痕。朗读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是走过场。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师的教法观念没有改变。多年来,由于受

3、“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讲为主,而且一讲到底,独霸课堂。这样一来,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就少了,甚至没有。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教师只让学生在课堂泛泛自读,并不提出具体要求。一味放教学录音,不亲力亲为,作示范,也不对学生试读进行指导。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或朗读时间少,或读不得法。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没有培养成,语文能力也就差。三是课堂朗读方法方式单一。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最喜欢采用学生集体齐读的方法,这样虽然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

4、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就很有可能会“似有实无”。新课程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回归文本,而回归文本的关键就是要多读课文,重申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我认为首先要明确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胸中如能装下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

5、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致“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必不可少

6、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就无从感悟文章;就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读,就不是语文课。我们应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朗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素养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

7、方面作点尝试。一、精心设计朗读环节。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文章不是教出来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朗诵是学习一篇课文的重要步骤。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则是托起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学习一些散文、古诗词时更应该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例如,朗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会产生春雨细密,悄然润物,诗人喜不自禁的联想;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会使人联想到辽阔无边、无限美好的北国雪天风光图。再如朱自清的《春》,文章描绘了五幅图画—

8、—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朗读时,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春”的美境之中,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为文中描绘的意境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内容。反复朗读,这种意境感就会越明显、越强烈,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就会越丰富,文章的主题就会越鲜明。二、指导、示范学生朗读。我们相信大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