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

ID:33897772

大小:55.9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_第1页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_第2页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_第3页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_第4页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中图分类号1R246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1672-3783(2012)12-0359-01【摘要】目的:探讨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55例。结果:55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4例,占61.8%;有效17例,占30.9%;无效4例,占7.3%0总有效率92.7%0结论: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疗效显著。【关键词】短针浅刺法;贝尔氏面瘫;急性期;疗效观察贝尔氏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多发于青壮年,

2、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无此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归于“口僻”范畴。笔者运用短针浅刺法治疗贝尔氏面瘫急性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5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31例,占56.36%,女24例,占43.64%;年龄21〜59岁;所有患者均为发病7天内就诊[1]。1.2诊断依据:参照高等学校教材第6版《神经病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所用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皱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吹口哨漏气,食物易滞留病侧齿龈。可伴

3、有病侧舌前2/3味觉障碍及听觉过敏等。1.3纳入标准:①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②发病7天内就诊。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者。②周围性面瘫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如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腮腺炎或腮腺肿瘤、后颅窝病变、脑血管疾病等。2治疗方法:2.1取穴患侧面部局部取穴:完骨,四白,阳白、地仓、颊车、Wo配合远端取穴:合谷。风热者加曲池、大椎,风寒者加外关、风池。远端取穴针刺双侧。1.2操作:针刺选用天协牌一次性针灸针,长度25mm,直径0.30mm。完骨,四白,阳白、地仓、颊车、埶醪,针刺采用浅刺法,进针宜浅,手法宜轻,采用平补平泻法,减少刺

4、激。针刺远端穴位,采用泻法,稍捻转,增加穴位刺激。每次留针25分钟,每天治疗一次,,治疗10次为1疗程。3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面部表情自然,眼裂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双侧对称,口角无歪斜,额纹完全恢复正常。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眼裂能闭合但不完全,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口角基本无歪斜,额纹恢复但不对称。有效:面部表情不自然,眼裂能闭合一半,鼻唇沟变浅不对称,口角略歪斜,额纹尚未完全恢复。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2]。3.2治疗效果:55例患者经1〜3个疗程,治愈34例,占61.8%;有效17例

5、,占30.9%;无效4例,占7.3%。总有效率92.7%。4体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早期以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主[3]。采用短针浅刺法治疗急面瘫,早期针刺治疗对神经炎性水肿的吸收、减轻神经变性有较好的作用,是对面神经的一种良性刺激。针刺对血管的舒缩活动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改善炎症灶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4]。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于经脉,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纵缓

6、不收而发病[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蜗候》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喝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宋・《圣济总录•风口蜗》载:“《论》曰:足阳明脉循颊车,手太阳脉循颈上颊,二经俱受风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口蜗僻。”均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经交会于此,风寒、风热之邪侵袭经脉,经脉气血阻滞不通而发病。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以针刺阳经穴位为主,采取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于患侧取完骨,四白,阳白、地仓、颊车、颜醪穴,以适当的刺激疏通面部经气,配合远端取穴,疏散风寒、风热之邪,使外邪得散,经络通畅,气血和顺。急性期以感受风邪

7、为主,病邪初入肌肤,邪气在表,根据“病在表,浅而疾之”的治疗原则,采用短针浅刺治疗,不加重局部水肿,临床疗效满'忌O参考文献[1]黄志勇,阮慧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32-33+74.[2]温夏露•陈氏针法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3]韩为,王颖,张国庆,杨骏•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效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6):515-517.[4]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M].北京: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