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

ID:33907675

大小:141.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_第1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_第2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_第3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_第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知能优化演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用书P96]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雨霖铃柳 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下列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

2、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解析:选D。D项理解不正确。如果说,这首词的情感从“寒蝉凄切”到“竟无语凝噎”,还是比较哀伤的话,那么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下,便是凄惨了。因而最后两句抒发的愁情不是若有若无的。2.下列对《雨霖铃》一词下阕的赏析,不正

3、确的一项是(  )A.上阕正面话别,下阕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B.“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C.“今宵”三句实写作者醒后所见之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D.“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解析:选C。C项

4、“今宵”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3.关于“离情”,有人说“别时容易见时难”,也有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你认为《雨霖铃》一词应该属于哪一种?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结合《雨霖铃》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作出合情合理的分析即可。答案:(示例)我认为《雨霖铃》属于“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一种。从词的内容上看,两人相见无期,“此去经年”

5、,应是“相见难”;从“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等句,不难看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可谓“别亦难”。(或:我认为《雨霖铃》属于“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种,作者与恋人长亭一别,相见无期。分别只是瞬间的,思念却是漫长的。从“念去去千里烟波”一句可以看出,去地之远;从“此去经年”,可见归期之遥。正体现了“别时容易见时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6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6、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B.“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

7、爱祖国江山的感情。D.词人面对大好河山,缅怀“风流人物”的功业作为,相比自己的“华发早生”,无限感慨,于是词人用美景陶冶性情,用江月表明心志。解析:选D。“用美景陶冶性情,用江月表明心志”说法错误,词人的心情在结尾处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5.这首词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在周瑜上?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这个问题要联系作者当时的

8、年龄和处境,以及作者游览的地点。这首词采用的是对比反衬手法,词人以周瑜来反衬自己。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壮志难酬、英雄无奈的情感。6.《念奴娇·赤壁怀古》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