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

ID:33907984

大小:57.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提问的技巧杨春霞(宁夏盐池县第一中学,宁夏盐池751500)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2-0204-01摘要: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己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木课题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构建有效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2、力。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探究的主要内容1.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科学性与探究性研究。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前提是熟知课程内容和学牛身心发展规律。“提问什么”是教师在提问前必须仔细思考和慎重考虑的问题,更是学牛想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设计必须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创新性。2•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互动性与牛成性研究。教学要面向全体,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维,积极进行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

3、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有效的进行交流、沟通、互动与生成,使学牛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增强,获得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心理体验;学生合作学习必须做到“有说有听”、“有议有思”。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适度性研究。一要广度,就是设计的问题应具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给学习留下广阔的活动空间,留给学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二要梯度,就是要能拓展学牛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对事物原因规律内在联系等加以说明。三要注意设计的难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即考察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思维,使不同程度

4、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提高。二、提问法应用的教学策略l.‘跟随式’提问法。每篇课文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可将其比喻为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课文分析是主杆,作者介绍,社会背景,题解等是枝叶,每每学一篇新课文,笔者先将“枝叶“理顺然后再解决“主杆“问题。可在作者介绍中让学生跟随着边问边答。譬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介绍作者毛译东时•笔者是这样介绍的: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学生:(许多同学一起):7949年10月1日”教师:“你知道是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胜利”

5、学生:“毛泽东”(有的答毛主席)教师「'你们有谁知道;毛泽东除了是一位伟人的军事家、革命家之外,还是什么‘家’吗?"学生:(调皮的冋答):“老人家”;有的说“不知道”。教师:“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转入作者介绍)”。这种‘跟随式’提问,一方面学生无任何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活跃了堂上学习气氛,对教学活动的知识和内容上的衔接有促进作用•正如美国莫里斯·L·比格说过:“在可能的吋候,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民主气氛的影响,去帮助诱导学生亲身介入/

6、2.‘设悬念’提问法。悬念是一种关系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的心理活动。实践证明,设悬念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可以造成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不仅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巧妙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浅显中见深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消极接受的读书习惯。譬如笔者在讲授《项链》一文吋,将故事梗概绘声绘色地介绍一翻,当讲到女主人公和丈夫用了整整十年才还清买项链的债务,这之后的某个星期天,她到”极乐公园購攵步,结果会发生什么事呢?学生

7、:(七嘴八舌)“拾到一笔钱财”,“找回那挂项链”在公园安息了……”教师:“她遇到了老同学佛来思节夫人・”学生:“那又怎么样?”教师/得知自己和丈夫辛辛苦苦放弃了一切生活乐趣挣扎了十年才还清三万六千法郎的债务,竟然只是为了一串价值五百多法朗的假项链,她为了自己的虚荣,自己的醉心奢华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让人窒息的结尾使学生体会到深刻的讽刺意义。3・‘设计情境’提问法。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的矛盾运动是参与学习的真正内动力。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它产生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学生学

8、习新的课文时,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这些问题能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在讲古文《纳谏与止谤》中设计了两个情境:即齐王对邹忌的纳谏和周历王对召公的止谤,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课前排练好),尽管表演生硬。但通过教师的评述,同学们能从中体会到文章的宗旨:善谏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