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

ID:33916580

大小:9.28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3-02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_第1页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_第2页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_第3页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_第4页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gis的丘陵山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I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5土壤⋯⋯⋯⋯⋯⋯⋯⋯⋯⋯⋯⋯⋯⋯⋯⋯⋯⋯⋯⋯⋯⋯⋯⋯⋯⋯⋯⋯⋯⋯⋯⋯⋯⋯⋯⋯⋯⋯⋯⋯⋯⋯374.1.6土地利用现状⋯⋯⋯⋯⋯⋯⋯⋯⋯⋯⋯⋯⋯⋯⋯⋯⋯⋯⋯⋯⋯⋯⋯⋯⋯⋯⋯..374.1.7自然灾害⋯⋯⋯⋯⋯⋯⋯⋯⋯⋯⋯⋯⋯⋯⋯⋯⋯⋯⋯⋯⋯⋯⋯⋯⋯⋯⋯⋯⋯..384.1.8光热资源⋯⋯⋯⋯⋯⋯⋯⋯⋯⋯⋯⋯⋯⋯⋯⋯⋯⋯⋯⋯⋯⋯⋯⋯⋯⋯⋯⋯⋯..394.1.9水资源现状⋯⋯⋯⋯⋯⋯⋯⋯⋯⋯⋯⋯⋯⋯⋯⋯⋯⋯⋯⋯⋯⋯⋯⋯⋯⋯⋯⋯.394.2枣林湾生态园区雨水利用现状及降雨资源潜力分析⋯⋯⋯⋯⋯⋯⋯⋯⋯⋯⋯⋯⋯.404.2.1区域雨水利

2、用现状⋯⋯⋯⋯⋯⋯⋯⋯⋯⋯⋯⋯⋯⋯⋯⋯⋯⋯⋯⋯⋯⋯⋯⋯⋯.404.2.1区域降雨资源潜力分析⋯⋯⋯⋯⋯⋯⋯⋯⋯⋯⋯⋯⋯⋯⋯⋯⋯⋯⋯⋯⋯⋯⋯.404.3枣林湾生态园区水资源供需分析⋯⋯⋯⋯⋯⋯⋯⋯⋯⋯⋯⋯⋯⋯⋯⋯⋯⋯⋯⋯⋯.454.4基于GIS的枣林湾生态园区雨水利用模型⋯⋯⋯⋯⋯⋯⋯⋯⋯⋯⋯⋯⋯⋯⋯⋯⋯485结论与展望⋯⋯⋯⋯⋯⋯⋯⋯⋯⋯⋯⋯⋯⋯⋯⋯⋯⋯⋯⋯⋯⋯⋯⋯⋯⋯.675.1结论⋯⋯⋯⋯⋯⋯⋯⋯⋯⋯⋯⋯⋯⋯⋯⋯⋯⋯⋯⋯⋯⋯⋯⋯⋯⋯⋯⋯⋯⋯⋯⋯⋯⋯⋯⋯⋯⋯⋯⋯⋯⋯⋯⋯.675.2不足与展望⋯⋯⋯⋯⋯⋯⋯⋯⋯⋯⋯⋯⋯⋯⋯⋯⋯⋯⋯⋯⋯⋯⋯⋯⋯⋯⋯⋯⋯⋯.6

3、7参考文献⋯⋯⋯⋯⋯⋯⋯⋯⋯⋯⋯⋯⋯⋯⋯⋯⋯⋯⋯⋯⋯⋯⋯⋯⋯⋯⋯⋯.68致谢⋯⋯⋯⋯⋯⋯⋯⋯⋯⋯⋯⋯⋯⋯⋯⋯⋯⋯⋯⋯⋯⋯⋯⋯⋯⋯⋯⋯⋯.72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73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74单庆安甚于GIS的丘陵【II区小流域雨水利用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2.8万亿m。,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20m,,彳i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西北5省(自治区)面积占全国的1/

4、3,水资源量却为全国的1/12,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占全国甲均水甲的1/6。我国华北人均水资源多年平均量为704m3,海河流域人均量仅为343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5%,其中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56.3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我国水资源不但紧缺而日.时空分布彳i均,例如:黄河、海河、淮河三流域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4%,耕地占39%,人口占35%,而水资源仅占7.7%,人均水资源量不到500m3。目前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多省份遭遇干旱。截至2011年2月9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

5、徽、江苏、甘肃、陕西等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1595万亩。自2010年以来云南省连续三年遭遇严重干旱,以造成219万人、158万头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部分城镇供水紧张、部分企业、厂一矿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因干旱损失已达100元左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突出瓶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世界范围内干旱加剧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Lj益突出,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危机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收集雨水解决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例子,尤其是干旱地区。雨水利用其实是一项古老的技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利用雨水进行

6、农业生产的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中东、南阿拉伯以及北非就出现了收集雨水进行灌溉、生活、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雨水收集系统;3000多年前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苏里南沿海和秘鲁南部高原居民利用不同地形修筑台地种植玉米,在沟底种植水稻;2000多年前阿拉伯山米特部族的纳巴泰人在降雨仅为100毫米的内盖夫沙漠创造了径流收集系统,利用这样少量的雨水种植庄稼;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人民通过修筑水池、石堤、水坝、水窖等来收集雨水来维持生活;500多年前的科罗拉多州人建造数以千记的小坝截留雨水种植玉大豆和蔬菜。我国的雨水利用也是由来已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稻田集水防旱的记载,春

7、秋时期就有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就有引洪漫地技术。4000年前的周朝,利用中耕技术增加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降雨入渗,提高作物产量。水资源的紧缺,干旱的加剧使得人们重新重视雨水集蓄利用。尽管我国建造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但是还是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城市化、工业化和灌溉面积发展等巨大的需水要求,另外建设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耗资大、运行费用高,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和这些大型水利工程比起来,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小,管理方便。另外雨水收集利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改善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开展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如甘肃的“121”雨

8、水集流工程、山西的“123”工程、陕西的“甘露工程”、宁夏的“窖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