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

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

ID:33920514

大小:58.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2

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_第1页
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_第2页
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_第3页
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孩子心理学论文范文:关于单亲家庭“学困生”的心理成因论文随着社会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在都市中日渐多了起来。独立抚养孩了的父(母)亲直接面对的是孩子的教育理由。孩了在家中应该得到的是温暖、安慰、激励、放松和调整。但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缺少一方父(母)亲的关怀与疼爱,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岀现较棘手的理由。这些理由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单亲的父母亲不能关心孩子的生活,体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性格会慢慢发生畸变,有的会误入歧途。学生每天约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家庭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

2、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而且,家庭教育表现岀来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独特和重要的。那造成“单亲”家庭学困生后进的理由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归纳成以下两大类:一、客观方而的理由1、社会理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思想的开放,家庭离婚率不断上升。虽然说离婚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但社会上还是有些人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有一种就是瞧不起看不惯的心态。这些学生不是沉默寡言,就是脾气暴躁,他们很怕同学知道家里的事情,更怕别人拿他们的家长来做话题,怕被人瞧不起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心理理由。

3、还有一类就是对“单亲”家庭孩子过分同情,认为他们是最可怜和无辜的,给予了他们过分的同情和宽容。这就让一些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或产生狭隘自私等心理理由。2、家教理由。过分溺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受这种教育的孩子觉得,对他来说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变成了任性的、自私的、目中无人的人,生活中的少许困难,对于他都会成为无力承担的重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失去爸爸或妈妈,已经够可怜的了,于是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孩子的错误也变成无关紧要的。粗暴专制。粗暴专制。这些家长往往把生活中的不如意

4、发泄到孩子的身上,不会和孩子交流。慢慢地,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就会性格变得抑郁孤独起来。放任自流。这一类父母大多对孩子缺乏责任感,漠不关心。虽然他们也声称自己爱孩了,然而事实上缺乏真正的爱。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他自己的事,孩子会自己克服困难。这类家长与溺爱孩子的家长一样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二、主观方而的理由(-)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残缺对子女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单亲家庭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诸多理由上也有其特殊性。。所以失去父爱或母爱对他们的打击和

5、心理压力就可想而知。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1、内向自卑。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理由。2、多疑嫉妒。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容易产主妒忌、憎恨。3、抑郁冷漠。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变故,长期不能自拔,自我封闭。4、充满憎恨。有的孩了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自己的成长和感情。进而扩展到对社会的憎恨。5、焦虑逆反。因为

6、父母的分裂,必定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乞活在压抑和恐惧中,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牛极端行为。6、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了,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7、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后进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理市。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与同学关系冷淡。离异家庭子女情绪的变化,必定会给

7、学习带来困难。这是学习困难产生的内在因素。因此,大部分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成绩上明显不如完整家庭的子女。(二)“单亲”家庭学困丰的心理需要。“单亲”家庭学生由于他们特殊的家庭情况,其实有着比其他学生更强烈的心理需要。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姆斯斯基说:“任何策略如果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的,那么便会成功,任何策略如果不是按儿童现有的需要就去进行,那么就不会达到目的。”通过细心的观察,与他们的谈心和心理咨询,我们发现他们有以下的心理需要:(1)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2)他们渴望能和同学友好相处。(3)他们渴望得

8、到老师与同学的帮助。(4)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老师的表扬及同学的关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