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ID:33931425

大小:4.07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02-27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_第1页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_第2页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_第3页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_第4页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姓名:罗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地球化学指导教师:何明友20090501摘要川西北羊拱海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作者简介:罗改,男,1983年11月出生,师从于成都理工大学何明友教授,2009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摘要在大陆地壳形成发展的地史中,花岗岩类占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花岗岩类一直是地质科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有密切关系,其活动明显

2、受到板块构造活动的控制;它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造运动的直接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源区性质,并且也是构造发生时间重要的历史记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并显示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长期以来,观点分歧,争论激烈。20世纪70年代,Chappell和White划分出I型花岗岩的和S型花岗岩。80年代,许多学者将花岗岩成因及构造环境结合,提出了许多花岗岩的分类方案;我国的徐克

3、勤根据物质来源、形成方式及构造位置将花岗岩划分为陆壳改造型、同熔型及幔源型。到了90年代,人们更多的考虑到壳—幔间的相互作用,并认为花岗岩成分是受构造环境、源岩成分、熔融条件、组分间物化反应、地壳混染、岩浆演化机理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对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不仅要考虑源岩和经典的板块构造动力学特征,而且还需要从区域和时间演化上去认识。松潘-甘孜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经历了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两个连续的造山事件,素有中国“地质百慕大”和“地质博物馆”的称号。造山带内构造形迹复杂,但主要变形过

4、程发生在晚三叠世;造山带内广泛出露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这些岩体侵入到三叠系西康群中,是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复杂的构造演化特点也广泛受人关注。通过对松潘—甘孜造山带花岗岩类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源区性质、岩石成因,对恢复造山带内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前人对松潘-甘孜造山带内许多花岗岩体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包括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年代学、岩石成因机制等;但对羊拱海地区花岗岩类的研究大多仅建立在地质年代学基础之上,对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成

5、因方面等系统研究目前还是比较缺乏。论文依托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四川1:25万若尔盖县、红原县、炉霍县、马尔康县幅区调修测”项目,选择羊拱海地区花岗I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羊拱海主岩体及其邻区的达盖寨、二道桥、剑科等岩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地质年代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着重研究了该区各岩体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羊拱海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论文引用了前人若干数据成果,如胡建民对羊拱海岩体的一

6、件Sr-Nd同位素和两件锆石SHRIMPU-Pb定年数据,以及赵永久若干微量元素数据等,此外还与华南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区内花岗岩类的成因机制及形成的构造环境。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从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看出,研究区花岗岩类大致可以分为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两类,两者均显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弱过铝质的特征;微量元素主要表现为Rb、Ba、Sr、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而高场强元素Nb、P、Ti常表现为负异常的特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曲线

7、均表现为向右陡倾的LREE富集模式,较平滑,δEu、δCe值基本相近,大部分具有不明显或弱负异常特征;相似的微量元素模式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区内的两类花岗岩具有同源性质,应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岩石演化顺序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为211.7±1.3Ma,表明羊拱海花岗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该结果与前人在区域上许多岩体的测年结果(晚印支期~早燕山期)较为一致,可能也代表羊拱海地区各岩体侵位的时代大致在晚印支期;此外还捡获到了元古代锆石

8、(899Ma~1505Ma),推测松潘—甘孜造山带下部可能存在古老陆壳基底;3.羊拱海地区花岗岩类具有I型与S型花岗岩的双重特征,且显示出存在壳-幔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主要为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羊拱海地区花岗岩主要来自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伴有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此外,稀土元素HREE及Y/Yb特征可以反映其源区可能为角闪石残留相;4.对羊拱海地区花岗岩类的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出后碰撞花岗岩的特性;另外,区内花岗岩所显示的高钾钙碱性特点、壳幔源双重特征及同时期区域上大规模岩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